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
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
成本
碳排放
决策
摘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物流始终无法跟上电子商务交易飞速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占电子商务物流总成本达30%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着配送延时、顾客满意度不高和包裹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科学决策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操作效率和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水平,降低其配送能耗和成本。本文研究了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送货上门模式(AHD)、自助收发箱模式(RB)和顾客自提站模式(CDPs)在不同环境下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人口高密度地区的应用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定性分析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说明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现状和难点,梳理最后一公里配送不同模式的操作流程,指出最后一公里配送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不同配送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初步确定不同配送模式的适用环境。(2)在对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配送模式的操作流程建立不同类型的车辆路径规划模型和K-means聚类模型,优化计算得到三种配送模式的配送效率,并结合每种模式的成本结构,算得各自的配送成本。结果表明不同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适合不同的配送环境。送货上门模式适用于订单量较小或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公共自助收发箱和顾客自提站模式适用于订单量较大并且人口密度也较大的地区,哪个更合适,需视具体情况而定。(3)针对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碳排放,考虑车辆载重影响车辆耗油的情况下采用改进的车辆路径规划和聚类分析等模型分别优化计算现存不同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车辆耗能,再进一步计算各配送模式的总能耗并折算出其碳排放量,从而比较不同配送模式对环境的影响,并分析每种模式中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的配送模式碳排放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也完全不同。(4)针对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采用时间依赖性的车辆路径优化和聚类分析等模型分别优化计算征收碳税时不同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成本,比较不同订单量情况下各种模式的成本变化情况,并分析每种模式中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当订单量较少时,依旧采用送货上门模式最合适,随着订单量的增长,选择自助收发箱模式或是顾客自提站模式则需要取决于自助收发箱费用和第三方机构提成的比例以及碳税。从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商角度而言,碳税对自助收发箱模式的成本影响较大,对其他配送模式的成本影响很小。本文针对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决策问题,分别从经济和环保两个维度探究不同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应用差异,并进一步研究不同配送模式随着订单量变化的成本变化趋势及碳税对其成本的影响,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商进行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