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农村电商物流
最后一公里
社会环境
技术环境
摘要:
技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应用和实践,技术的属性也是在应用中被展现出来的。农村电商配送最后一公里不仅是物流界的现实难题,也逐渐演变为乡村振兴中的社会问题,精确的算法和分工细致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农村社会遭遇困难,这让我们反思技术应用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本文运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通过对成都市X县J公司的个案研究发现,当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农村社会遭遇困难的情况下,该公司在政府项目支持下采用末端整合机制,运用“政府搭台,社会共力,末端整合”的组织策略,使多家快递公司形成联盟,采用“统一管理,共享运力,自主经营”的运行模式,创新性地推进乡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电商平台,逐步与农村合作社等多方社会力量共享资源,实现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成都市X县J公司电商最后一公里和相关服务的末端整合,借力政府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利用了小商贩等既有商业力量;发挥了社会工作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利用信息技术顺势建立电商平台;联盟合作社销售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这些策略匹配了当地的“六边形”空间结构;分层级的连锁网格市场结构;以及农村特殊的信任、效率和服务机制为主的农村社会文化基础。农村物流问题的凸显,是电商技术应用的伴生结果。这一问题的解决,与技术应用的社会基础息息相关。在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约束下,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以及地理、文化的因素成为影响技术成败的关键,农村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技术应用的前提,也是技术建构社会的基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应用环境,技术不再依托组织,而是直接与社会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与社会的融合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