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孔介质
两相流
孔隙尺度
宏观尺度
摘要:
气隙扩散式蒸馏是在海水淡化以及废水处理背景下提出的方法,将其耦合多孔结构吸收法,产生了气隙扩散式多孔吸收方法。这一方法使用多孔介质流道作为冷侧吸收区,在增大流体湍流程度与气液接触面积的同时降低冷侧平均温度,从而减少了传热过程总热阻。因此开展多孔结构吸收过程中气液界面热质传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气隙扩散式多孔吸收方法的认识。
本文针对气隙扩散式多孔吸收装置中冷侧多孔介质区域以及气隙区域内的两相流体传热传质展开研究,以泡沫碳化硅多孔材料为研究对象搭建模型。研究了十四面体柱状拓扑结构阵列生成的多孔吸收区内的多相流动,同时使用多孔介质模型和自定义冷凝模型建立二维气液两相流模型,探讨了内部的热质传递过程,实现了孔隙尺度和宏观尺度模拟研究。
文中多孔结构内流动特性的研究考虑速度、压力、两相分布及气液界面大小等方面。研究发现多孔骨架使得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在中心位置的小尺寸孔喉处流速最大,而骨架背向入口方向最低;修正了适用于十四面体结构的压降拟合公式,流速越大,压力损失也越大且与流速呈现次方关系;随着流量的增大,气液混合区厚度减小,气液界面逐渐向多孔区域表面靠近,气液相界面积的大小随入口流速先增加后减小,且流速相同时接触角越大面积越小。
本文模拟了多孔介质表面液膜上水蒸汽-空气的混合气体的冷凝过程,探究温度、流速等运行参数以及多孔介质、气隙的结构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冷凝只发生在气液相界面位置处,冷凝速率的最大值在液相入口附近;气相和液相分别处于右侧高温气隙区域与左侧低温多孔介质区域,且有明显温度边界层;气隙区域温度变化剧烈,总体呈左低右高分布。得出两相温度降低、气相流速增大均会使得平均冷凝速率、潜热换热量增大,其中气相流速的影响显著而液相流速的作用不明显;而液相温度降低、气相温度升高、两相流速增大会使显热换热量增加。通过比较,孔径比孔隙率对冷凝速率的影响更大,孔径越大,冷凝速率越大,潜热换热量越大,但显热换热量越小。与此同时,气隙宽度增大会使相界面处的平均冷凝速率降低,潜热换热量与显热换热量也会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