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阴极
压缩
孔隙尺度模拟
传递特性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摘要:
船舶运输的能源消耗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提高能效将对航运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国内燃料电池产业化推进,船用燃料电池系统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由于装配压力的作用,肋板下方的气体扩散层(GDL)和催化层(CL)处于受压状态,导致其孔隙结构及内部传递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然而,宏观尺度模型难以准确描述阴极受压GDL和CL内的传递现象,因此本论文采用孔隙尺度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阴极受压GDL和CL内的传递特性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从孔隙尺度上解释受压GDL和CL内部复杂的传递机理及电化学反应过程,以及优化GDL和CL微观结构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针对受压缩GDL各向异性传输参数预测模型不完善的问题,数值重构了受压缩碳纸GDL三维微观结构,并建立了可用于计算受压缩GDL各向异性传输参数的格子玻尔兹曼模型,获得了GDL中流动及热质传递信息,研究了粘结剂体积分数和孔隙率梯度分布对受压GDL传输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GDL中粘结剂和压缩效应共同作用时,宏观模型中常用的传输参数-孔隙率关联式预测适用性差,而本文所提出的以碳纤维孔隙率、压缩比和粘结剂体积分数相关联的受压GDL多因素传输参数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R2值均高于0.98;具有较低孔隙率梯度设计的GDL在传输参数方面具备优势,这些影响可以考虑在设计和优化燃料电池GDL时,能确保良好的传质和传热性能。
系统地探究了受压状态下GDL内部的多组分气体传递特性,采用三维多组分传递及电化学反应格子玻尔兹曼模型,研究了受压状态下的活化过电势、压差、孔隙率和孔隙率梯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化过电势的增加引起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快,导致电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强,压缩使得氧气浓度沿流动方向降低的现象更加明显,最小电流密度更小;压缩导致不同压差工况下电流密度值的降低较为接近;对于不同孔隙率的GDL,平均孔径随压缩比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降低,孔隙率越小的GDL在受到压缩时会产生更大的电流密度衰减;孔隙率梯度GDL被压缩后在流动方向上也有更小的浓度梯度,CL侧更大的局部孔隙率有利于氧气的补充和水蒸气的排除,因此具有更高的平均电流密度;对平均电流密度的总体敏感度为:活化过电势>孔隙率>压缩>孔隙率梯度>压差。
针对GDL多种参数耦合不同压缩状态对GDL内液态水输运作用规律不清晰的问题,建立了孔隙尺度两相格子玻尔兹曼模型,研究了润湿性、肋板宽度和润湿性梯度对液态水传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碳纤维疏水性,液态水会趋向于减少和疏水表面的接触面积,液态水饱和度呈下降的趋势,但过高疏水性GDL内液态水团簇不易形成不易连通,使得液态水通路的形成滞后,引起液态水饱和度增加;压缩以阻断肋下液态水团簇和降低肋下GDL孔隙尺寸的方式影响液态水输运,受压缩时稳态液态水饱和度随压缩比的增加而降低。较窄的肋板不影响液态水流通路径,而压缩比增加导致孔隙尺寸减小,从而降低肋板下方液态水含量但提高通道下方液态水含量,较宽的肋板覆盖突破点位,压缩比增加导致液态水在GDL内积聚。对于不同润湿性梯度的样本,压缩导致流通路径的变化和液态水饱和度的降低,CL侧局部高疏水性碳纤维的润湿性布置更利于液态水向通道内的突破且受压GDL内液态水饱和度更低。
针对压缩对CL内氧气传输和电化学反应过程影响机制研究缺失的问题,在充分考虑电化学反应与氧气传输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建立CL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分析了铂碳质量比、离聚物含量和铂载量等耦合压缩状态对氧气在CL孔隙和电解质内传输以及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气输运和电化学反应进行依赖于孔隙尺寸分布和活性反应面积,降低铂碳质量比、提高离聚物含量和铂载量会增加更多的活性反应面积,但也会造成孔隙尺寸的减少,氧气输运变得更加困难。压缩导致氧气输运路径变短,铂颗粒受压而分布在更薄的CL上,使得活性反应点位数量增加,压缩也使CL内氧气浓度分布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缩短,提高了离聚物内的平均氧气浓度。存在离聚物含量和铂载量的最佳值使氧气消耗速度最快,CL性能并不简单与铂载量直接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