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页岩油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表征
控制因素
摘要:
近年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石油开发的重要战略方向。页岩油储层孔隙度低、孔隙结构复杂,原油赋存形式多样,微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发育控制因素影响着储层物性的好坏,准确表征其微观孔隙结构,探明其孔隙结构发育控制因素是进行页岩油储层评价和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文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页岩油区块,对其储层发育特征,孔隙结构定量定性表征与孔隙发育控制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储层发育特征研究方面,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查明了:(1)储层矿物组分主要为石英和白云石,粘土含量较低,以伊蒙混层为主;(2)有机质为Ⅱ型有机质,平均TOC含量为0.54%,且处于成熟阶段;(3)孔隙度、渗透率低,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在孔隙结构表征研究方面,首先利用扫描电镜法(FIB-SEM),查明了研究区页岩储层发育无机质孔、有机孔和微裂缝三种类型。其次,利用低温氮气吸附(LTNA)、核磁共振(NMR)以及高压压汞(MIP)等方法完成了研究区页岩孔隙结构多尺度定量表征,从而认识到研究区孔径分布规律,即:总体而言,研究区页岩储层发育微孔、介孔和宏孔三种孔隙,孔隙分布方面,微孔发育数量较多,宏孔发育数量最少;孔体积与比表面积方面,介孔贡献了约79%的孔体积与88%的比表面积,宏孔只贡献了约20%的孔体积,微孔则贡献了10%的比表面积。在孔隙发育控制因素研究方面,建立了控制因素分析多参数回归模型,探明了研究区页岩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有机碳含量与粘土、石英和白云石等矿物共同控制储层孔隙的发育。其中,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可促进介孔的发育,对微孔和宏孔的发育无明显的影响;粘土含量促进微孔和介孔的发育,对宏孔则无明显作用,粘土含量大于6%时,对储层孔隙体积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脆性矿物对总孔发育具有正向的控制作用,但其含量并没有与某一尺度的孔隙形成良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