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冷金属过渡
308L不锈钢
组织分布
力学性能
摘要:
308L不锈钢由于含碳量低,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压力容器、核反应堆等行业。与传统的成形制造方法相比,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成形效率高、生产周期短、设备简单等优势。但是,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的过程中,会由于增材结构件的热累积值过大,熔池冷却速率低等问题对成形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焊电弧不锈钢增材制造技术,开展了308L不锈钢焊丝电弧熔丝增材制造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送丝速度和焊接速度对单层单道焊缝成形形貌的影响,并选取了合理的焊接参数进行了单道多层和多层多道增材制造试验。探讨了层间温度、送丝速度、焊接速度和增材路径对增材件成形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送丝速度、焊接速度、层间温度)对单层单道焊缝和单道多层墙体成形宏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大,焊缝的宽度逐渐增大,焊缝高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焊缝的高度和宽度均减小,该规律同样适用于单道多层增材成形件。在单道多层增材制造的过程中,采用“Z”字往复增材路径可以有效的避免墙体往一侧坍塌的现象;当层间温度高于150℃时,会因为墙体的热累积值过大,降低薄壁件表面成形精度。最终得出结论,当308L不锈钢焊丝直径为1.2mm,保持焊枪与基板相垂直、喷嘴距离基板高度为15mm时,设定送丝速度7m/min、焊接速度5mm/s、层间温度控制在150℃,采用“Z”字往复增材路径时,薄壁件宏观成形最好。其次,利用OM、SEM和电子万能(拉力)试验机等设备对单道多层成形墙体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MT增材制造308L不锈钢墙体在室温下的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少量残余铁素体。墙体在沿高度方向上,不同区域的组织存在明显的差异,底部区域内,奥氏体呈细小的胞状晶和柱状晶,铁素体多数呈板条状、絮状分布,组织沿垂直基板方向生长;重熔区内,奥氏体柱状晶垂直于熔合线方向生长,铁素体呈针状;中部区域,粗大的奥氏体柱状晶沿垂直方向生长,铁素体呈骨架状;顶部区域,奥氏体柱状晶生长方向复杂,铁素体呈骨架状。墙体总体硬度值在175HV-220HV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呈现底部最高、中部次之、顶部最低的分布趋势;在宽度方向上,中心硬度值最高,两侧较低。墙体的抗拉性能存在各项异性,水平抗拉强度最大值可达730.37MPa,垂直方向抗拉强度最高可达686.27MPa,拉伸试样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最后,规划了平行往复和“十字”正交两种增材路径进行多层多道增材试验,并研究了不同的路径下成形块体组织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的增材路径下,试样底部和顶部区域显微组织不存在明显差异;块体中部区域组织存在差异,在“十字”正交增材路径下,试样中部区域的组织生长方向更多。两种增材路径下,块体的硬度值在180HV-230HV之间。“十字”正交增材路径下成形块体硬度值更高且硬度分布更加均匀。两种增材路径下,块体拉伸性能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但在“十字”正交路径下,块体沿Z轴方向的抗拉强度值比平行往复增材路径下高30MPa左右,其各向同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