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
铝合金
机械振动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摘要:
AA2219属于Al-Cu-Mn系三元高强铝合金,综合性能优异,是当前航空航天大型结构制造最重要的轻量化材料之一。相比较于激光增材制造而言,电弧熔丝增材制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在AA2219铝合金大型构件一体化快速近净制备上具有独特优势,颇具研究价值。但是,AA2219铝合金WAAM面临的气孔缺陷多、组织粗大、性能不佳等问题尚未得到合理解决。为此,本文在WAAM常规工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步机械振动辅助增强新方法,探讨了AA2219铝合金WAAM工艺中沉积形貌、冶金缺陷和组织性能的演变规律和物理机制,主要结论如下:系统研究并掌握了常规工艺参数(电弧电流、极性比、沉积速度和氩气流量)对AA2219铝合金WAAM沉积形貌、气孔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此三项指标的综合考虑优化了工艺参数,将薄壁墙有效宽度比提高至83.1%,单边加工余量减小至0.71 mm,气孔率降低至0.54%,而且最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123.7 MPa、268.5 MPa和15.4%,分别是现有文献报道中最优拉伸性能的110%、98.7%和104.1%,综合性能更为优异。此外,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沉积形貌的预测模型,其有效宽度误差率不超过3.3%,成形高度误差率小于6%,能够根据生产实际情形对AA2219铝合金WAAM沉积尺寸进行准确地预测。研究发现同步机械振动能够有效降低WAAM试样气孔率并细化晶粒。当振动加速度为10 m/s2时,气孔率下降至0.27%,比无振动试样降低了50%;此时,沉积层晶粒最为细小,所有晶粒的平均直径和柱状枝晶尺寸分别为68.6和127μm,分别比无振动试样下降了27.4%和62.2%。气孔率降低的原因在于同步机械振动增强了沉积过程中的熔池流动性,使得熔合线附近的聚集性气孔能够克服柱状枝晶的阻碍而快速上浮,更容易逸出熔池。晶粒细化机理在于机械振动一方面增强了金属熔体间的对流强度,降低了熔池中各组分之间的温度梯度,抑制了柱状晶形核;另一方面振动行为熔断和破碎了正在生长的柱状晶,增加了等轴晶形核质点,促使柱状枝晶向等轴枝晶转变。因为上述变化,同步机械振动能够显著提升沉积态试样的拉伸性能。在优化工艺参数下,振动试样垂直方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31.6 MPa、275.4MPa和14.7%,分别比无振动试样提高14.1%、10.3%和23.6%;水平方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33.9 MPa、280.4 MPa和17.3%,分别比无振动试样提高8.2%、4.4%和12.3%。由此得到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各向异性分别由无振动试样的6.8%、7.0%和22.7%减小至1.7%、1.8%和15.2%。基于微观组织分析和强化机制计算发现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在于三点:一是机械振动通过细化晶粒降低了微裂纹扩展速率;二是通过增加位错密度和缠结程度提高了合金塑性变形能力;三是通过抑制气孔降低了微裂纹萌生倾向。系统研究了固溶温度、固溶时间、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共晶相含量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性能优化原理形成了一套适用于AA2219铝合金WAAM的热处理制度,发现机械振动诱发的细晶作用在热处理过程中存在记忆效应。基于该热处理规范,试样最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306.9 MPa、451.3 MPa和11.9%,分别比现有文献报道的最优结果提高1.3%、8%和16.7%,且超过航天AA2219-T6铝合金锻件标准(AMS4143F)。基于微观组织分析和强化机制计算,发现时效处理过程中析出的纳米级针状θ"相与α-Al基体形成共格应变强化作用,及其对位错运动的强烈阻碍作用是强度提升的主要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