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激光沉积制造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摘要:
激光沉积制造(Laser deposition manufacturing,LDM)和电弧增材制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作为两种典型的增材制造技术,有其各自的优缺点。LDM制备的零件虽然表面精度较高,但低加工效率导致生产周期较长,并且材料利用率较低。WAAM制备的零件尽管表面比较粗糙,但加工效率可以达到数千克每小时,且成本较低。因此,LDM-WAAM技术可以将LDM和WAAM的优势充分结合,实现大型复杂零件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增材制造。然而,目前为止,关于LDM-WAAM制备钛合金零件显微组织演变和断裂行为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除此之外,在不同热源的作用下,LDM-WAAM复合钛合金试样内部的显微组织出现了不均匀的现象,这导致WAAM区总是成为复合试样力学性能的薄弱区。因此,本文提出了层间强制冷却和固溶时效两种方法改善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旨在实现复合试样微观组织的均匀化与强塑性的同步提升。
首先,利用LDM-WAAM技术制备了TC4(Ti-6Al-4V)试样,并深入讨论了试样微观组织的演化机制以及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采用LDM-WAAM制备的试样分为四个区域:WAAM区、热影响区、重熔区和LDM区。WAAM区主要由粗集束组织构成,HAZ和RZ分别以α集束和细网篮组织为主,LDM区由针状α相和细网篮组织组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WAAM区粗大的微观组织,导致复合试样的断裂位置均发生在WAAM区,表明WAAM区是复合试样力学性能的薄弱区。
因此,为了优化复合试样中WAAM区的力学性能,针对单独的WAAM工艺,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层间强制冷却的方式来提高WAAM区力学性能的方法,揭示了层间强制冷却对试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引入层间强制冷却后,WAAM区初生β柱状晶尺寸减小。层间强制冷却导致冷却速率的增加,大集束组织转变为网篮组织,试样的强度和塑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研究发现,引入层间冷却装置之后增材试样内部仍然存在微观组织不均匀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调整热处理制度实现显微组织均匀化,并同步提高试样强度和塑性的方法。复合试样经过固溶时效(Solution treatment and aging,STA)处理后,微观结构不均匀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显微组织均转变为由初生α相(Primaryα,αp)和β转变(β-transformed,β_t)组织组成的“双峰”结构。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β_t的体积分数增大,αp相的体积分数减小,并伴有块状α相的形成以及次生α相(Secondaryα,αs)的粗化。除此之外,STA对WAAM区的强度有明显的提高,STA试样的断裂位置随机分布在WAAM区和LDM区。在750℃的时效温度下,LDM-WAAM复合试样显微组织的均匀化程度更高,并且极限抗拉强度达到了976 MPa,伸长率达到了13.57%,实现了良好的强塑性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