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红砂岩
冲击压缩
冻融循环
力学特性
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摘要:
我国在东北、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矿山资源开采蓬勃发展。由于东北寒区和中西部高原地区岩体微裂隙中的水受到冻融作用而产生相变,岩体产生冻融损伤,其物理力学性能发生劣化,易对隧道围岩、建筑地基等产生安全危害。另外,在隧道开挖和资源开采过程中,岩体还会受到爆破产生的冲击荷载。因此,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的动态力学特性劣化情况、能量耗散规律以及分形特征,并建立考虑冻融损伤的岩石动态本构模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完善试验结果,以期为寒区工程建设和工程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本文以甘肃九龙坡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SHPB试验系统对红砂岩进行冲击试验,分别研究应变率和冻融损伤对红砂岩动态力学特性、能量耗散规律以及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动态抗压强度、峰值应变、耗散能、单位体积耗散能及破碎分形维数均与应变率呈正相关,具有明显率效应,而弹性模量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动态抗压强度和单位体积耗散能的应变率敏感性随着冻融损伤的增加而降低,峰值应变的应变率敏感性随着冻融损伤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冲击气压下,动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单位体积耗散能与冻融循环次数呈负相关,峰值应变和破碎分形维数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正相关。动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和单位体积耗散能对冻融损伤的敏感程度随着冲击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基于组合元件模型理论和统计损伤理论构建了冻融红砂岩的损伤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并验证了模型合理性及适用性,分析了模型参数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研究发现:F0反映岩石平均强度,影响应力应变曲线屈服阶段;E1和E2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前阶段有影响并且影响规律相同,在低应变率下E1影响较明显,在高应变率下E2影响较明显;η1和η2对曲线整体有一定提升,但影响很小。在应变率效应和冻融损伤耦合作用下,参数m随应变率(冻融次数)增大而减小,F0与应变率呈正相关,与冻融次数呈负相关,随着冻融次数增加,二者均对应变率的敏感性减弱;η1和η2随着应变率(冻融次数)增大而减小。选用能很好地描述岩石动态力学行为的HJC模型,以混凝土HJC本构模型参数为基础,结合试验数据确定了各冻融循环次数下红砂岩的HJC模型参数,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冲击压缩试验进行模拟。研究发现,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高,模拟的破坏状态与实际的破坏状态也较为相似,本文所确定的HJC模型参数能够很好地表征不同冻融次数下红砂岩的动态力学行为和破坏过程,验证了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