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生物固化
工程渣土
冻融循环
风洞试验
微观结构
摘要:
工程渣土在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下,土壤基质往往较为碎散,在外界侵蚀作用下易产生大量风蚀扬尘。国内外学者已对工程渣土风蚀扬尘机理和抑尘措施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目前还没有一种非常完善的抗风蚀扬尘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亟需一种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新型抑尘技术。岩土微生物技术应运而生,其生物化学反应机理是通过微生物诱导产生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MICP),由于该技术具有过程简单、可操控性强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与探究。
本文首先通过MICP固化工程渣土试验,优化高效、经济的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参数;以此为基础开展冻融循环对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抗风蚀扬尘性能影响试验;对冻融循环前后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分别开展风洞试验、表面强度与固化表层厚度测试,揭示冻融作用对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抗风蚀扬尘性能的影响;并对冻融前后试样分别采用X射线三维显微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多种测试手段,辅以数据图像处理技术,重构冻融前后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三维立体结构,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微观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开展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优化试验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微生物菌液活性,发现在工程渣土影响下微生物菌液活性在24h内逐渐降低;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研究发现,当微生物菌液与固化液配比1:2、固化液中尿素和钙离子浓度0.50mol/L、菌液喷洒用量0.5L/m2、菌液浓度OD600=4.0时,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具有较优的抗风蚀扬尘效果;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抗风蚀扬尘效果受工程渣土孔隙比影响,孔隙比增大,微生物固化次数需相应增加。
(2)开展冻融循环对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抗风蚀扬尘性能研究。基于微生物固化优化条件,对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试样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冻融循环次数分别为:0、1、3、5、7、9次),并对冻融循环前后微生物固化试样开展风洞试验、表面强度和固化层厚度测试。在0~9次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微生物固化试样累计风蚀质量损失增多、固化层厚度降低;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条件下,工程渣土孔隙比越小,微生物固化次数越多,冻融作用对其抗风蚀扬尘性能影响越弱。
(3)分析冻融循环对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抗风蚀性能变异性影响。引入变化量和变异系数,通过测量和统计分析冻融循环前后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试样抗风蚀性能参数,对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孔隙比(e=1.1、1.2、1.3)的固化试样固化层厚度、密度和表面强度的变异性进行研究分析。在0~9次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微生物固化试样固化层厚度、密度和表面强度变异程度趋于稳定;在相同冻融条件下,微生物固化试样孔隙比越小,冻融作用引起的变异程度越低。9次冻融循环后,微生物固化试样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也是微生物固化试样在多次冻融循环过程中仍具有显著地抗风蚀性能的原因。
(4)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微观结构特性。采用X射线三维显微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试验等多种手段对工程渣土原状样、冻融前后微生物固化试样进行测试,基于宏观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基于CT扫描,重构试样三维立体结构,冻融导致了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大粒径土颗粒的破碎分裂与土壤孔隙度增加,宏观上则主要表现为大粒径团聚体数量减少、风蚀质量损失增加和固化层厚度降低,但冻融后试样仍有较大的残留颗粒强度;微生物固化试样中碳酸钙晶体以方解石形态为主,伴有少量的球霰石和文石,冻融导致土壤内部出现大量孔隙和裂缝,固化层密实度降低。试验揭示了冻融循环作用对微生物固化渣土颗粒和孔隙结构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微生物固化工程渣土的抗风蚀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