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冻融循环
不同倾角裂隙
裂隙注浆
力学性质
本构模型
损伤特性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寒区面积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重心逐步向地质环境复杂的中西部山区转移,岩石冻融力学特性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同时,由于隧道内应力的作用,围岩内部大量的微裂隙出现起裂、扩展、闭合和贯通,从而导致岩石的断裂破坏,影响着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隧道注浆可以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提高围岩强度和整体性,改善隧道建设及运营期的稳定性,并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因此,若能研究在冻融循环条件下,不同倾角裂隙岩石注浆加固的力学性质和破坏模式,契合国家在寒区工程方面的广泛需求,可以为寒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工程参考。论文主要将采集的砂岩试样切割成0°、30°、60°、90°倾角裂隙,对裂隙试样进行注浆处理,随后对注浆前后试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测定其物理参数和力学特性,推导构建冻融循环下宏细观损伤本构模型。随后进行数字散斑试验,分析裂隙试样和注浆后试样的破坏模式。最后,通过PFC软件对隧道开挖时有上部荷载堆积时的收敛变形情况和隧道两侧注浆加固的变形恢复效果进行模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砂岩饱水质量和增加量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正相关,与纵波波速呈负相关,其中,60次冻融循环增加的质量最多,波速改变量也最大。裂隙倾角的变化对饱水质量和纵波波速的改变效果不明显,二者的相关性较小。裂隙砂岩注浆后,随着冻融次数和裂隙倾角的变化,其纵波波速的改变量和改变率均明显增加。(2)砂岩试样的强度与冻融次数呈负相关,与裂隙倾角呈正相关。注浆后试样相对于未注浆试样,表现在抗压强度更高,其破坏模式和应力-应变曲线也不同,注浆后预制裂隙两端承受的应力减小,使其破坏模式不仅表现为砂岩裂隙处的剪切滑移破坏,也在裂隙处产生沿斜面的张拉和剪切的次裂纹。(3)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将微裂纹的Weibull统计损伤模型与宏观单裂隙的断裂力学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冻融循环下含裂隙砂岩注浆前后试样在单轴压缩下的损伤本构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4)通过数字散斑试验,可以观察到在未注浆的砂岩中,都产生一条贯通的变形局部化带,预制裂隙对砂岩产生主要的破坏形式为劈裂破坏。在裂隙注浆砂岩散斑图中,主要是一条主变化带两端或者周围产生了很多次变化带,由未注浆时的沿着裂隙的剪切滑移破坏变成注浆时的张拉破坏和斜向滑移破坏。(5)通过采用PFC软件对不同情况下隧道开挖时上部荷载堆积和注浆对隧道的变形恢复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注浆后隧道围岩之间的位移减小,隧道收敛变形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该论文有图90幅,表19个,参考文献10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