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室内试验
微生物堵塞
堵塞治理
摘要: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其系统不仅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节约自然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技术的不足,回灌堵塞制约了地下水源热泵的推广和使用,因此需要根据堵塞机理寻找解决办法。本文以沈阳理工大学的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室外监测试验,以及室内模拟回灌实验和堵塞防治的室内试验,掌握了沈阳理工大学水源热泵回灌中堵塞的微生物学机理,并提出了解决沈阳理工大学水源热泵回灌堵塞的措施。本研究课题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区的地下水一年四季稳定在9~11℃,并且埋藏于地下8.0~12.0m,研究区水源热泵系统回灌井中的抽水井布置在Q3apl含水层,回水井布置在Q1pal-fgl含水层,温度和布设位置均可满足水源热泵供回水的需求。并根据研究区的水质报告显示,研究区的Fe离子含量超出《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属于高铁地区。(2)通过在冬季和夏季两个季节分别进行室内模拟回灌堵塞实验,并在同一时间测得出水口的水通量、并计算其渗透系数、相对渗透系数。并总结出:距离进水口越近的位置渗透系数变化幅度大于距离进水n越远的位置渗透系数变化幅度;冬季出水口的相对渗透系数随时间变化幅度大于夏季出水口的相对渗透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冬季底端的孔隙率随时间变化幅度大于夏季底端的孔隙率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说明研究区越靠沂回灌迸水口的位置,堵塞发生的时间越早,越远离进水口的位置,堵塞发生的时间越晚。且在冬季时沈阳理工大学的水源热泵在回灌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3)文献表述铁细菌可在不同条件的环境中参与到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换,因为研究区中Fc离子浓度超标,而且实验中的回灌水是根据研究区离子浓度所配置的,故而在室内模拟实验后期的回灌水中鉴定出了引起堵塞的铁细菌。(4)通过设置两组有无铁细菌的对比实验,得出了铁细菌的存在对研究区的堵塞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总结出:回灌过程中介质的渗透性能降低首先是由菌体本身引起的,在细菌处十衰亡期时则主要由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造成,渗流中后期则主要由细菌与EPS的共同作用,并且介质渗透性降低也与研究区中的铁离子被FB氧化生成Fe3O4沉淀有关。(5)为解决研究区微生物堵塞的问题,选取了五种溶脱剂,并在室内设置五种装置,第一组加入盐酸,第二组加入氢氧化钠,第三组加入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第四组加入次氯酸钠,第五组加入自来水,得出结论:五种溶脱剂的加入均对渗透系数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尤以次氯酸钠的影响效果最积极,并大幅度降低了微生物的数量。(6)将NaOH、HCl、NaClO三种溶脱剂按先后不同的顺序加入到发生堵塞的柱内,发现顺序为HCl、NaClO、NaOH这一组实验的渗透系数恢复的比较明显,此方法可为研究区堵塞的治理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本课题名称为水源热泵回灌中堵塞的微生物学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并结合沈阳理工大学水源热泵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回灌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堵塞机理以及防治措施的实验成果,为解决研究区系统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