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含水层储能
强迫对流
流贯通
热贯通
摘要:
地下水源热泵(GSHP)采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可持续开发的利用方式,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国家兴起,90年代在欧美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水源热泵作为一种热泵系统,其以地下水作为热源和热汇,含水层储能作为一种储能方法,它利用地下岩层的孔隙、裂隙和溶洞等储水构造以及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流速慢和水温变化小的特点,采用管井回灌的方法将冷水或热水灌入含水层,灌入冷水或热水因自身具有的压力(水头差),从而储存在井周围含水层里。
地下含水层作为储能层已经成为一项新的和热泵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技术,准确预测储能井周围含水层中的流场分布及温度场变化对储能井能量的有效利用意义重大,而储能井周围含水层状态受地下水的流场和温度场两种物理场作用,是以地下水为介质的流速与传热的耦合结果。因此必须对地下水的水力学性质及温度场变化规律加以研究,进而为实际工程设计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论文结合国家科学自然基金“新型地能转换桩-土水系统的THM耦合效应机理研究(40472134)”,利用MODFLOW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及COMSOLMultiphysic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水源热泵地下储能层的水力学机理及水-热耦合效应进行模拟研究。文章通过分析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提出水源热泵储能层的水力学机理及其运行过程中地下含水层流场的一般性质,提出流贯通概念;分析流贯通和热贯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并基于地下水水-热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地下水流动和热量输运的耦合数值模型,利用沈阳某场地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的野外试验对该模型进行模拟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源热泵的地下渗流场及温度场进行模拟预测分析,进而给出产生流贯通的依据,并研究流贯通对热贯通的影响,为该地区的地下含水层储能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