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19
肝细胞癌
非经典WNT通路
β-catenin
IQGAP1
摘要:
目的: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在组织形态学及分子机制上都具有极大异质性的肿瘤,目前临床上针对HCC的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仍极具挑战性。其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表达阳性的HCC被认为是一个特殊亚型。CK19作为一个经典的上皮标记物,常用于病理诊断中肿瘤来源的鉴别。在原发性肝癌中,CK19免疫组化染色常被用于区分HCC和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然而,临床研究发现,也有少部分HCC可以异常表达CK19,且其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耐药、复发相关,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文献回顾发现大多数研究都将CK19作为一个干性标记物和恶性转化的结局指标,其阳性表达的原因和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事实上,细胞角蛋白作为细胞中的“桥梁”分子,常参与细胞骨架重排、应激保护、物质转运等关键的生物学过程,对于细胞存活和恶性转化十分重要。因此,明确CK19在HCC中异常阳性表达的生物学作用及分子机制,积极探索相应的治疗策略,对于改善HCC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大价值。
材料和方法:
1、HCC中CK19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收集299例人HCC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检测CK19表达情况,并以阳性率5%为界值分为CK19阴性和阳性组,进行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及预后分析。
2、干预CK19对HCC细胞系恶性表型的影响:构建敲低及稳定过表达CK19的HCC细胞系,进行细胞体外功能实验(CCK-8、克隆形成、EdU染色、划痕、Transwell、干细胞成球、高内涵成像)及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观察过表达CK19对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WB检测相关分子水平。
3、选择CK19灶阳HCC病例进行空间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同一组织样本中CK19阴性/阳性区域差异基因;进一步对阴性对照组和CK19过表达组HCC细胞系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确定过表达CK19影响的信号通路,WB、G-LISA等方法验证关键分子及下游信号改变。
4、Co-IP联合质谱分析确定CK19结合蛋白并确定结合位点:利用过表达CK19肝癌细胞系,进行Co-IP实验并进行质谱分析及Duolink PLA实验、免疫荧光染色等,明确与CK19结合的蛋白,并检测两者结合导致的相关蛋白水平或定位改变。
5、肝脏特异性过表达CK19小鼠模型体内验证其功能和机制:构建肝细胞特异性过表达CK19小鼠(Alb-Cre:Krt19LSL/LSL),观察过表达CK19对肝脏的影响;DEN+CCl4诱导Krt19LSL/LSL和Alb-Cre:Krt19LSL/LSL小鼠发生HCC,观察过表达CK19对小鼠肝癌成瘤率及病理学改变;DEN+CCl4诱导Krt19LSL/LSL成瘤后使用AAV-TBG-Cre在HCC细胞中强制性过表达CK19,观察过表达CK19对肿瘤进展情况。
6、药物敏感性实验寻找CK19阳性HCC潜在的治疗靶点:使用CCK-8、流式细胞术等检测经典与非经典WNT通路抑制剂对CK19阳性和阴性细胞的抑制效应;同时建立NOD/SCID同源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非经典WNT通路抑制剂对CK19阳性HCC细胞耐药的影响。
结果:
1、组化检测299例手术切除HCC组织中CK19蛋白表达发现CK19阳性率为28.4%,以局部灶阳为主(94%),假腺样型阳性率最高(37.5%)。CK19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CK19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PD-L1高表达、瘤栓形成及肿瘤细胞低分化显著相关。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大小、癌栓形成、有无MVI以及CK19阳性表达与HCC患者更短的总体生存相关,且CK19阳性与更短的无进展生存相关,与较差的索拉菲尼响应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CK19阳性表达、肿瘤大小、癌栓形成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2、使用siRNA和慢病毒包装过表达质粒分别构建敲低和稳定过表达CK19的肝癌细胞系,通过CCK-8、平板克隆、划痕、Transwell、高内涵成像及干细胞成球体外实验,观察到CK19能促进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对肿瘤干细胞成球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利用稳定过表达CK19的Huh7细胞系,进一步建立裸鼠皮下及肺转移移植瘤模型,发现过表达组肿瘤细胞较对照组在体内增殖活性更高,成瘤生长更快,且更容易形成肺转移灶。
3、人肝癌组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发现,CK19阳性细胞与EpCAM、SOX9阳性细胞并不完全重合。圈选42个ROI(22个CK19阳性区域vs.20个CK19阴性区域)进行空间转录组测序,并对43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SEA富集分析,结果提示CK19阳性肿瘤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