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疏花水柏枝
通气组织
质外体屏障结构
内皮层
木质化皮层和皮下层
厚的乳状角质层
摘要:
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是一种濒危植物,狭长地分布在我国长江三峡河岸区域。三峡大坝建成后,疏花水柏枝的原生境丧失。疏花水柏枝在夏季洪水泛滥期间处于休眠状态,秋冬季洪水退去后便迅速进入生长状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研究疏花水柏枝适应水淹和陆生环境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特征,以阐明疏花水柏枝与三峡河岸环境的联系。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疏花水柏枝粗不定根的解剖结构:疏花水柏枝粗不定根具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初生结构具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内皮层,通道细胞,皮层,通气组织,皮下层和表皮。内皮层具凯氏带且几乎完全栓质化,具少量通道细胞;皮层具4-5层细胞,且具不规则的溶生型通气组织;皮层和皮下层细胞壁木质化增厚;表皮仍然完好。次生结构具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木栓层,内皮层,通道细胞,皮层,树皮。维管形成层向内发育形成次生木质部;木栓形成层向外发育形成木栓层。木栓层栓质化形成树皮,皮层会随着树皮的形成而脱落。(2)疏花水柏枝细不定根的解剖结构:细不定根具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初生结构具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内皮层,通道细胞,皮层,皮下层和表皮。中柱具二原型原生木质部;内皮层具凯氏带且栓质化,具通道细胞;皮层具1-2层细胞,具细胞间隙;皮层和皮下层细胞壁木质化增厚;表皮,皮层和皮下层会脱落。次生结构具初生木质部和木栓层。中柱仅具初生木质部,木栓层栓质化。(3)疏花水柏枝茎的解剖结构:疏花水柏枝的茎具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初生结构具髓,初生木质部,韧皮纤维,皮层,叶绿体,表皮和角质层;次生结构具髓,次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叶绿体,木栓层,表皮和角质层。幼嫩的茎具木质化纤维层,厚角质层和皮层,或者具叶绿体和小的通气组织,或者具一层木栓层细胞;成熟茎在茎中部具显著的次生木质部,皮层细胞再分裂形成栓质化木栓层,且具厚的树皮。(4)疏花水柏枝叶的解剖结构:疏花水柏枝的叶由上向下的解剖结构为乳状角质层,上表皮,气孔,栅栏组织,通气组织,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下表皮,乳状角质层。叶具旱生植物的典型特征,如小叶,双层栅栏组织,凹陷气孔、透明的表皮边缘和厚的乳状角质层,这表明疏花水柏枝适应于干旱环境。(5)疏花水柏枝质外体屏障结构:疏花水柏枝的质外体屏障结构由不定根初生结构中具凯氏带且栓质化的内皮层、木质化的皮层和皮下层,次生结构中栓质化的木栓层;幼嫩的茎中木质化的纤维层和厚角质层、成熟的茎中栓质化木栓层;和叶中厚的乳状角质层组成。质外体屏障结构和根、叶中的通气组织,使得疏花水柏枝既适应于夏季洪水淹没的环境,又适应于秋冬季洪水退去干旱的环境,因此,疏花水柏枝具有两栖植物的典型特征。(6)疏花水柏枝总体的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疏花水柏枝具粗不定根,细不定根,茎和叶。粗不定根初生结构的皮层有4到5层细胞;次生结构中,皮层随树皮脱落。细不定根初生结构中皮层具1到2层细胞,次生结构仅具木栓层。粗不定根和细不定根具二原型、三原型和四原型中柱,具分化的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皮层、内皮层、皮下层和表皮。皮层和皮下层细胞壁均木质化增厚。根皮层中存在通气组织。疏花水柏枝的茎具木栓层和表皮,以及皮层内部环绕着中心维管柱的木质化韧皮纤维层。叶具双层栅栏组织、凹陷的气孔、具乳状突起的角质层和透明的表皮边缘。综上所述,疏花水柏枝根、茎和叶中的质外体屏障结构和通气组织,使得该植物能更好地适应于三峡河岸环境,这种适应性特征可能有助于解释该植物尽管在夏季休眠,但仍能茁壮成长,并能在春季、秋季和冬季不同的陆地环境中生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