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异氰
1,3-偶极子
不对称合成
五元杂环化合物
摘要:
含氮杂环化合物是很多天然产物、药物分子以及有机合成中间体的核心骨架,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对于推动医药、农药、材料、化工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异氰基乙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异氰化合物,其α-CH酸性较强,很容易在碱性条件下脱去质子形成1,3-偶极子参与反应。异氰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和各种亲偶极子之间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是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重要方法。第一部分工作是含有杂原子取代的吡咯烷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在金鸡纳碱衍生的手性胺膦配体和Ag(I)络合物作为多功能共催化剂作用下,实现了异氰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和α位硫、氮、氧原子取代丙烯酸甲酯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将得到吡咯啉化合物通过一步简单还原,可以在近乎当量的收率且不影响立体选择性的情况下得到对应的吡咯烷化合物。通过该方法,一步构建了一到两个季碳中心,高收率高对映选择性(收率高达99%,ee值高达99%)地得到了一系列含有杂原子取代的吡咯烷衍生物。第二部分工作是具有螺环结构的吡咯啉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在0 oC条件下,通过手性催化剂作用,成功实现了α位有取代基的异氰基乙酸酯和橙酮衍生物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以优异的收率和立体选择性(收率高达99%,dr高达>20:1,ee高达97%)得到了一系列具有螺环结构的吡咯啉衍生物。然而在扩展α位没有取代基的异氰基乙酸酯底物与橙酮的反应时,由于生成的螺环吡咯啉开环异构形成了2,3,4-三取代吡咯,导致收率大幅降低,但通过降低反应温度,也同样能够实现这一类化合物的不对称环加成,得到对应的螺环吡咯啉衍生物。第三部分工作是实现无过渡金属参与的多取代吡咯的催化合成。目前,异氰化合物参与的吡咯合成多使用到银、铜、铑等重金属催化剂,且部分反应还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极大限制了这一类反应的应用。该部分工作介绍了通过氢氧化钠催化实现异氰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和橙酮衍生物通过环化/开环/异构串联过程生成多取代吡咯的例子,反应无需金属催化剂参与,简单高效,经济环保。通过异氰基乙酸酯参与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含氮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高,底物适用性广,为这一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结构修饰以及药物发现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