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吖啶酮衍生物
C2v对称性
合成
结构
空穴传输性能
摘要:
有机半导体材料是有机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设计合成具有高效电荷传输性能的新颖有机化合物,并探索其结构-性质关系,对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致力于研究π-电子高度离域而分子骨架高度刚性的平面(准)C对称型的低电荷迁移能垒(即低的重组能λ)的稠杂环芳香化合物。具体而言,论文以C对称的吖啶酮为骨架,在其上引入给电子基团,合成了吲哚稠合吖啶酮和苯并噻吩稠合吖啶酮的两个系列的新型有机半导体化合物。本论文共合成了 30余个新化合物,并测试了大部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化学性质,制作了部分单晶器件并测试了半导体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下文所述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式列于绪论中的表1-2):1.N-甲基吲哚稠合吖啶酮:合成,结构,分子内质子转移和分子间空穴传输以吖啶酮为起始物,采用Suzuki偶联反应、Cadogan环化反应等首次合成了三对关环位置异构的吲哚稠合吖啶酮目标化合物:1-IAD vs 3-IAD,Br-1-IAD vs Br-3-IAD,1,1’-IAD vs 1,3’-IAD。其中1-位关环产物(1-IAD,Br-1-IAD和1,1’-IAD)的产率较高、分子能量较低。单晶结构测试表明,上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分子平面性。含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1-IAD,Br-1-IAD,1,1’-IAD和1,3’-IAD)的荧光光谱有两个发射波段,表现出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特点。DFT理论计算的1,1’-IAD和1,3’-IAD的重组能λ约为0.10 eV,基于两个化合物的单晶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迁移率的初测值分别为1.5×10cmVs和3.9×10cmVs,这表明吲哚稠合吖啶酮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性能和开关性能。2.苯并噻吩稠合的吖啶酮:合成,结构,空穴传输性能以吖啶酮为起始物,采用Suzuki偶联反应、三氟甲磺酸诱导的关环反应以及碘催化关环反应等首次合成了6个N-甲基化和N-乙基化的苯并噻吩稠合吖啶酮目标化合物(BT-AD-1/2,BTS-AD-1/2,BTSO-AD-1 和 BBT-AD-2),并完成其中 4 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研究了N-乙基化目标化合物的能级结构、发光性质和空穴传输性质。这些化合物的吸收峰和发射峰随着π-扩展程度的增加而红移。空穴迁移率的计算结果表明,苯并噻吩稠合吖啶酮系列化合物相对于吲哚稠合吖啶酮系列化合物,空穴迁移能垒更低,分子间相互作用更强,空穴传输性能更好。3.N-乙基卤代吖啶酮和双吲哚稠合吖啶酮:合成,结构和空穴传输性能首次合成了2,7-位卤素取代的吖啶酮(Cl-Et-AD,Br-Et-AD和I-Et-AD)。用Suzuki偶联反应和Cadogan环化反应首次合成了双吲哚稠合吖啶酮Et-IAD。完成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可利用不同的结晶溶剂调节Et-IAD晶体中分子堆积方式。不同卤素原子的引入使相应晶体中的分子堆积和固态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DFT计算表明,吸电子卤素的引入使分子的LUMO能级降低,有向n-型材料转变的可能。4.两个基于芘的含S阻转异构体:结构和Ag响应研究了两个基于芘的含S阻转异构体(s-BSPPy和a-BSPPy)的单晶结构和光物理性质。探索了两个异构体对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行为,顺式异构体s-BSPPy呈现λ-型激基缔合物的发光特点,加入Ag后,激基缔合物发光淬灭,单体发光增强,因而该化合物可作为Ag的灵敏荧光探针。终上所述,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类基于吖啶酮骨架的π-扩展有机半导体分子,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溶液态及固态的发光,并基于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空穴传输性能的DFT计算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器件性能测试。本论文探索了基于吖啶酮的新型光电材料及其在OFETs中的应用,得到了诸多有意义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