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异噁唑
吡唑啉
哌嗪
荧光性能
抗菌活性
摘要:
异噁唑、吡唑啉以及哌嗪类含氮杂环化合物是3种非常重要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学特性,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地,三者是许多药物的结构单元,在抗菌、抗炎以及降血糖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功效,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吡唑啉分子中的共轭π键导致了大的偶极矩和超极化率,这使得吡唑啉衍生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可以应用于发光材料领域。本论文以取代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含有异噁唑环的吡唑啉和哌嗪类衍生物。首先,以取代苯甲醛为原料,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取代苯甲醛肟,之后在Zn Cl2的催化作用下,用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与炔丙醇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一锅法合成3-芳基-5-异噁唑甲醇。其次,以上一步合成的3-芳基-5-羟甲基异噁唑为原料,使用碘单质和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将其选择性氧化成3-芳基-5-异噁唑甲醛。随后与对氯苯乙酮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1-(4-氯苯基)-3-(3-(芳基)异噁唑-5-基)丙-2-烯-1-酮。再次,以所合成的1-(4-氯苯基)-3-(3-(芳基)异噁唑-5-基)丙-2-烯-1-酮和取代苯肼盐酸盐为原料,在加热回流条件下合成了12种新型含异噁唑环的吡唑啉衍生物,并且优化了反应条件,目标产物的产率为44–94%。在表征分析目标产物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计算了相对应的荧光量子产率(0.17–0.53),讨论了取代基对所合成化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最后,以3-芳基-5-异噁唑甲醇为原料,经NBS溴化,得到3-芳基-5-溴甲基异噁唑,进而与无水哌嗪在加热回流的条件下合成了未见报道的含双异噁唑环的哌嗪衍生物。以5-(氯甲基)-3-(对甲苯基)异噁唑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溶剂、投料比以及加热方式等影响因素对合成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合成了8种1,4-双((3-(取代苯基)异噁唑-5-基)甲基)哌嗪,产率为60–87%。用红外光谱FT-IR、质谱HRMS以及核磁谱图1H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确定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此外,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对所合成的8种目标产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其中,化合物1,4-双((3-4-叔丁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基)哌嗪和1,4-双((3-4-甲氧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基)哌嗪对所测菌种耻垢分枝杆菌MC2155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MIC值(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33±0.57(?)g/m L和2.00±0.00(?)g/m L。综上,本论文通过1,3-偶极环加成、亲核取代、羟醛缩合、亲核加成等反应将吡唑啉环和哌嗪环分别与异噁唑整合到一个化合物中,并对其分别进行了荧光性能研究和抗菌活性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