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双酰基硫叶立德
二甲基亚砜
制备
酰基氧原子
碳阴离子
亲核性
摘要:
硫叶立德作为两性离子化合物,碳阴离子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在有机合成中常作为单碳砌块与不饱和双键构建三元小环化合物。由于酰基对碳阴离子的稳定作用,单酰基硫叶立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多样的反应活性,它既可以作为卡宾前体,其碳阴离子和酰基氧原子也可以作为亲核位点参与有机反应。通常,其硫醚/亚砜片段溢出反应体系,未得到充分利用。由于两个酰基对碳阴离子的稳定作用,双酰基硫叶立德活性相对低,对其反应性质研究较少。本论文围绕双酰基硫叶立德的制备、酰基氧原子和碳阴离子的亲核反应性以及硫醚片段的再利用展开研究。
(1)基于缺电子炔烃的亲电性,发展了炔基砜与二甲基亚砜的两类双官能团化反应。在油浴加热条件下,二甲基亚砜与炔基砜经迈克尔加成和4e电开环过程,以完全的原子利用率快速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双酰基硫叶立德。在微波加热下,二甲基亚砜分解产生的自由基诱导双酰基硫叶立德进一步脱除硫原子上的甲基,得到了一系列α-甲硫基-β-羰基砜。这两类反应巧妙地使用二甲基亚砜作为廉价的溶剂与试剂,通过对加热方式以及温度的控制,选择性地得到了双酰基硫叶立德和α-甲硫基-β-羰基砜。
(2)开发了双酰基硫叶立德酰基氧原子参与的脱氧环化反应,三氟甲磺酸酐和2-氯吡啶作为活化试剂接力活化双酰基硫叶立德酰基氧原子,得到了一系列2-烃硫基苯并[b]噻吩1,1-二氧化物,开发了非基于内炔烃的环合反应合成苯并[b]噻吩1,1-二氧化物的新策略。在该过程中,三氟甲磺酸酐先行活化酰基氧原子得到三氟甲磺酸烯醇酯中间体,2-氯吡啶通过加成消除接力活化得到吡啶鎓中间体,该吡啶鎓中间体经原位(ipso)选择性芳香亲电加成、1,2-磺酰基迁移和芳构化过程得到最终产物。致钝的砜基决定了原位(ipso)亲电加成选择性,砜基迁移控制了区域选择性。克级实验和产物转换显示了该反应潜在的应用价值,一些2-甲硫基和2-甲磺酰基苯并[b]噻吩1,1-二氧化物在固态及其溶液中显示出荧光性质。
(3)开发了双酰基硫叶立德酰基氧原子参与的亲核吡啶化反应,Mukaiyama试剂(碘化2-氯-1-甲基吡啶盐)首次被开发用作新型吡啶源,合成了一系列吡啶氧基和甲硫基衍生的烯基砜化合物。此外,溴原子和碘原子也可作为离去基团及亲核试剂促进反应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碘化1-甲基-2-氯吡啶盐>碘化1-甲基-2-溴吡啶盐>碘化1-甲基-2-碘吡啶盐。吡啶鎓和卤原子通过吸电子诱导效应有效地增强了酰基氧原子表达亲核性;氧原子的吸电子效应有效地减弱了氮原子亲核性,为卤离子对N-甲基的取代提供了便利。反应无需金属催化剂,可以成功进行克级反应以及修饰樟脑磺酸。另外,该反应成功拓展至α-酰基-α-氰基硫叶立德以及α,α-环状双碳酰基硫叶立德。
(4)开发了双酰基硫叶立德碳阴离子参与的两类脱甲基卤代反应,硫酰氯和选择性氟试剂作为卤源,直接构建季碳中心,以高产率得到了两类α-卤代-α-甲硫基-β-羰基砜。亲电氯代反应是试剂控制的反应,硫酰氯作氯源,经简单的离子机理选择性地得到含氯季碳中心的产物,有效地避免了氯代烯烃副产物的生成。氟代反应是溶剂控制的反应,选择性氟试剂作为自由基引发剂、单电子氧化剂和氟自由基源,在1,2-二氯乙烷中稳定地得到含氟季碳中心的产物。两类脱甲基卤代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底物适用性广和无需金属催化剂等优点。此外,氯代产物可作为中性条件下的酰化试剂,选择性酰化小位阻的烷基胺。
(5)基于二甲基亚砜的氧化性质,在类Kornblum氧化的条件下开发了苄卤、三溴化苯基三甲基铵和二甲基亚砜直接制备苄基甲基亚砜的新反应。在该过程中,苄卤与原位生成的二甲硫醚反应得到苄基甲基硫醚,三溴化苯基三甲基铵作氧化剂,二甲基亚砜提供氧源,共同将硫醚氧化为亚砜。该反应底物范围广,提供了一种直接且操作简单的苄基甲基亚砜合成方法,该方法不会产生传统氧化剂过度氧化的产物砜,成功地将在Kornblum氧化反应中作为氧源的DMSO转化为作为S(O)Me源。实验结果表明,与Kornblum氧化反应中的底物活性顺序相反,该反应活性为苄氯>苄溴>对甲苯磺酸苄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