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非正规自雇者
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
经济资本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企制度的改革衍生出大量的下岗工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转变为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成为了非正规自我雇佣者的最初构成形态。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形势产生重大改变,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及居家办公SOHO(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方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选择自我雇佣,这时专职自由者成为了非正规自我雇佣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业”、“人人创新”的新态势。由此,新时期的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非正规自雇人员进一步发展壮大,非正规自雇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就业形态。并且我们可以预计,在上述工作方式、双创政策及“互联网+”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多重效应下,未来非正规自雇佣者还会进一步拓展。非正规自雇佣者的出现一方面顺应了经济产业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更多的就业。然而,和正规就业者(或称“工资雇佣者”)相比,非正规自雇者工作没有全面的福利保障,享有的社会保护很有限,他们不得不对自己和企业负责,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而社会保险是一项应对风险、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制度,非正规自雇者对社会养老保险是否有迫切的需求,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非正规自雇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选取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为代表,分析影响其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具体因素,并根据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为非正规自雇者获得更好的社会养老保险权益提供建设性意见。本文对被调查者的个人特征、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及其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非正规自雇者多为中年已婚男性,拥有1-2名子女,多为群众,党员面貌较少,身体和心理健康,受教育程度集中于初中及以下。从收入情况来看,被调查的非正规自雇者2014年个人收入平均值为46,589元,略低于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且存在贫富分化差异,自评家庭经济处于平均水平;从地区分布来看,被调查的非正规自雇者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从社会认同角度来看,被调查的非正规自雇者更认同“子女负责养老”,对社会公平的认同度较强,对社会的信任感较强,社会交往频率较高。本文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雇者参保与婚姻、年龄、教育资本、健康水平、养老责任认知、社会公平感知、对社会的信任感、社会网络关系、个人经济资本等因素相关。从正相关角度讲,越是已婚中年自雇者,参保比例越高,这可能意味着他们社会责任感较强,从而更愿意参保;教育资本越丰富者参保比例越高,显示出教育人力资本对该群体参保具有挤进效应;越是社会公平感知强的自雇者,参保比例越高;越是对社会的信任程度高的自雇者,参保比例越高,这两方面共同说明自雇者对社会的认同程度将有利于参保的。从负相关角度讲,越是认同“养老自己负责”的自雇者,参保比例越低;越是社会网络关系强的自雇者,参保比例越低;越是身体健康者参保比例越低;越是个人经济资本丰富的自雇者,参保比例越低,这三方面共同说明一部分非正规自雇者对自己的生存能力非常自信,故参保对其作用不是很大。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完善非正规自雇者养老保险政策:一是,强制非正规自雇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过渡型参保缴费基数;二是,实施非正规自雇者养老保险减免政策并建立养老保险项目衔接机制;三是,优化非正规自雇者社会网络关系和提升自雇者职业素养,进而营造利于非正规自雇者参保的良好环境。在十三五规划“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指导下,本文建议在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础上,遵循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原则,区别于非正规受雇者,对非正规自我雇佣人员进行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建设,以推动非正规就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