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理契约违背
互联网企业
EVLN行为
职业成长
自我感知可雇佣性
摘要:
受传统价值观文化影响,中国人情社会关系的特质也延伸到了当今职场雇佣关系中,人们更重视日常交往过程的情感维系。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的发展,以法律契约为载体的传统利益交换雇佣关系无法满足当代员工职业发展所有需求,企业管理战略中需要加强对员工心理层面需求的重视。与此同时,互联网作为新兴行业,新入职场的“Z世代”雇员具有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价值取向,员工对于公平和组织履约程度的敏感性更高,使得横跨在雇佣双方的内心契约这条无形的纽带一旦遭到破坏,会对互联网企业员工发出倾向性信号,从而对员工绩效表现、工作投入等产生破坏性影响甚至产生离职倾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互联网企业生产力的源泉,因此,互联网企业如何对员工的EVLN行为进行分析、引导和留住员工,构建员工良好心理契约水平,进而保持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互联网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互联网公司员工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当员工产生心理契约违背时,该心理动机会对员工的行为选择策略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将以EVLN模型作为外显多角度的员工行为集合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尝试揭示职业成长和自我感知可雇佣性在心理契约违背与EVLN行为关系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奠定理论基础,并构建假设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法向D互联网公司员工收集471份调研问卷,运用SPSS等对调研数据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验证变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路径,以及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深层次联系。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和结果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及展望。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当D企业员工感受到较高的心理契约违背程度时,对降低员工的职业成长感知程度,说明心理契约违背对职业成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心理契约违背与D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心理契约违背程度越高,显著地强化对雇佣关系不利行为(包括忽略行为和退出行为),显著地抑制对雇佣关系有利行为(包括忠诚行为和建言行为);3)职业成长在心理契约违背对D企业员工的行为选择决策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对员工忠诚/建言/退出行为的中介作用;4)D企业员工自我感知可雇佣性会在心理契约违背和职业成长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对规范、人际责任违背与职业成长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贡献如下:1)以互联网行业员工作为本文研究样本,是多个人力资源理论应用于特定行业的综合研究,是对相关理论的扩充和丰富;2)本文将验证D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职业成长、自我感知可雇佣性和EVLN行为四者之间作用机制;3)本文从员工的外显行为出发,由果推因建立起行为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可以利用心理契约工具和提高员工职业成长程度等手段,来降低以D企业为代表互联网行业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概率及消极行为影响。本文管理建议如下:1)企业需重视与员工心理契约构建与维系,从规范维度出发,组织需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与激励机制,提高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从人际维度出发,提升组织程序公正,构建和谐融洽的职场人际关系,激发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从发展维度出发,构建公平科学的晋升通道和培训体系等举措。2)企业应在选育用留各环节重视员工职业成长诉求,员工职业能力发展与职业目标达成将有助于构建强健稳固的雇佣关系。3)高可雇佣性的员工对心理契约违背敏感度更高,对心理契约违背的反应更大,因此企业需重点关注骨干员工心理契约水平,建立互信互惠的情感联系,科学的人才管理战略将成为互联网企业持续健康经营的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