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我雇佣增长
进入与退出
就业转换
摘要: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中国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离土进城,完成了由农业到非农的就业转变。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持续上升的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自我雇佣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5%)。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自我雇佣的增长一方面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带来了个人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另一方面显著增加了就业,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增长的探讨不仅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而且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行选项,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往有关自我雇佣问题研究,多数是从自我雇佣的选择进入及收入效应的角度分析,并没有进一步探讨自我雇佣的增长机制。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使用一个新近的追踪调查数据集,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重点对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的增长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在自我雇佣部门的进入和退出过程,试图回答以下问题:自我雇佣增长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劳动力进入或退出非农就业部门,还是非农就业部门中工资雇佣与自我雇佣之间的直接转换?什么因素引致了劳动力进入或退出自我雇佣,不同就业状态之间又存在什么差异?如何延长农村劳动力在自我雇佣部门的持续时间,进而促进自我雇佣的持续增长?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引言。确定本文研究选题,说明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厘清文章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明确了主要研究内容,并指出了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关于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本部分主要对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从职业选择理论和动态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个体对自我雇佣的选择。第三章: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通过考察长时间段(1998-2015)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的演变趋势及其特征,进而探讨自我雇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结论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的增长同时发生在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从事自我雇佣的劳动力质量较高,自我雇佣者的就业流动性最低,并且家庭资产与自我雇佣参与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我国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所呈现的这些特征表明自我雇佣是健康动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自我雇佣的增长不仅可以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给市场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且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四章: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增长的实现机制。首先,在按照不同初始和终了就业状态(自我雇佣、工资雇佣、农业就业或无工作状态)细分劳动力的基础上,建立理解农村劳动力进入和退出自我雇佣部门的分析框架。其次,分别考察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的进入与退出过程,进而探讨自我雇佣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农村劳动力在自我雇佣部门的就业调整,主要是非农就业部门中工资雇佣与自我雇佣之间的直接转换实现的,而不是由农村劳动力进入或退出非农就业部门来主导完成的。第五章: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在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构建出本文的实证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分别考察不同就业状态的农村劳动力转换进入自我雇佣以及自我雇佣者转换退出的影响因素,并得出相应结论。研究结论是,人口特征(尤其是年龄和婚姻)和人力资本变量是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入与退出自我雇佣的主要因素。第六章.: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结论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的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自我雇佣部门就业的调整主要是工资雇佣与自我雇佣之间的转换实现的,并依据实证分析的自我雇佣增长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