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我雇佣
工作满意度
社会分层感知
收入
工作自由度
摘要:
自我雇佣(自雇)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就业方式,对减少失业,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具有积极作用。自我雇佣能给劳动者提供更多闲暇时间,具有打破社会阶层壁垒,提升劳动者社会地位的功能,吸引了各个阶层劳动者的参与。在多种场合,国家领导人提到并强调要促进全民创新创业,构建和提供适合创业的社会政治环境,并将全民创业自雇写入党和国家的工作报告中。因此,研究自我雇佣问题不仅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劳动者对工作整体心理感受的指标,是留住和吸引更多劳动者自我雇佣的关键因素,也是自我雇佣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针对自雇者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根据经营规模、雇佣人数、生产方式等差异,将自我雇佣分为创业型自雇、成长型自雇和生存型自雇,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自我雇佣者工作满意度情况,以及社会分层感知在三类自雇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考虑到模型的完整性,以及结论的科学性和丰富性,还研究了收入、工作自由度的中介作用。本文数据样本来自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为更充分、准确的了解自我雇佣者,同时为自雇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夯实基础,本文根据probit模型分析了性别、教育、年龄等个人社会学特征对劳动者选择三类自我雇佣的影响。对劳动者选择三类自我雇佣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年龄越大越可能选择成长型自雇;女性劳动者更倾向选择成长型自雇,其次是创业型自雇;农村劳动者在选择就业方式时,对各类型自我雇佣都有较高的倾向性;外来务工人员更倾向选择创业型自雇,选择生存型自雇和雇员的可能性较低;教育程度越高,选择自我雇佣的可能性越低,未接受教育的劳动者最可能选择生存型自雇;党员最可能从事被雇佣工作;少数民族更倾向从事创业型和成长型自雇;居住在中部城市的劳动者最有可能选择自我雇佣,其次是西部城市和东部城市劳动者。对多重中介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不同自雇者在社会分层、收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创业型自雇者社会分层感知度和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就业方式的劳动者;成长型自雇者社会分层感知度收入与雇员相近,生存型自雇者社会分层感知度和收入水平在劳动者中处于底层;创业型、成长型和生存型自雇者均具有较高工作满意度。其中,乐观的社会分层感知、高收入和灵活自由的工作特性是创业型自雇工作满意度较高的主要原因;工作自由灵活是成长型自雇者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其社会分层感知度和收入水平不高,因此这两个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并无明显提升;生存型自雇者社会分层感知度和收入水平较低,显著降低了其工作满意度,但是生存型自雇活动较高的工作自由度,使得他们整体上对自雇活动满意度较高。创业型自雇表现出明显的社会阶层提升功能,成为劳动者最优选择,成长型和生存型自雇具有工作自由灵活,闲暇时间充足,工作满意度高的特点,也成为底层劳动者对工资性就业的最优替代。研究还发现,社会保障会显著提高劳动者工作满意度;性别不是造成工作满意度差异的因素;职业培训、工作时间均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根据相关实证分析发现的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减少自雇成本、促进自雇劳动者体面劳动、加强自雇者工作技能培训教育以及减少行政干预,给自雇者提供更多自主空间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