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华蟾素注射液
抗肿瘤多肽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表达为阴性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5-20%。由于TNBC患者缺少ER、PR和HER2的表达,所以现有的针对ER、PR的内分泌治疗和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均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中医药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病证相应,在TNBC的临床治疗上,发挥独特的优势,因此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全新的、低毒高效的治疗TNBC的先导药物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华蟾素注射液为中华大蟾蜍皮经加工制成的水溶性制剂,广泛用于多种中晚期肿瘤的临床治疗。华蟾素注射液成分较为繁多且复杂,其中多肽占其固形物成分的50%以上,且为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然而如何明确复杂的华蟾素多肽的序列,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是其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华蟾素注射液及其多肽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外实验明确华蟾素注射液及其多肽对TNBC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为华蟾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为靶向治疗TNBC提供新的潜在药物。
首先,检测华蟾素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不同类型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CCK8实验表明,华蟾素注射液可以抑制MCF-7、MDA-MB-231、4T1、SK-BR-3和ZR-75-1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进一步集中分析华蟾素注射液对TNBC细胞系MDA-MB-231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克隆形成实验表明,华蟾素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MDA-MB-231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华蟾素注射液可以引起MDA-MB-231细胞S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华蟾素注射液通过下调Bcl-2/Bax比值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华蟾素注射液通过诱导S期阻滞和凋亡,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
本课题组前期利用“转录组-蛋白质组-肽组学”的整合关联分析,已经成功构建含有837条序列的华蟾素注射液的多肽库,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构建了华蟾素注射液的抗肿瘤多肽库,结合多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人工合成了其中5条候选抗肿瘤多肽。首先利用CCK8实验考察其对MCF-7、MDA-MB-231和4T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QK-17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活性最强,其中对TNB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显著。克隆形成和LDH释放实验表明,QK-17可以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克隆形成,且使其LDH释放增多,抑制细胞增殖。接下来,对QK-17抗TNBC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QK-17可以引起MDA-MB-231细胞S期阻滞,ROS含量增多,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RNA-seq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QK-17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发挥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表明,QK-17可以抑制4T1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但对其体重、脏器均无明显影响,说明QK-17具有潜在的抗肿瘤开发前景。
综上所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多种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且能够引起TNBC细胞发生S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QK-17能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抑制TNBC细胞增殖,进而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并发生凋亡;体内实验表明QK-17能够抑制TNBC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且无显著毒性。本研究不仅为临床上治疗TNBC提供新的潜在药物,而且为其它富含蛋白多肽的中药研究提供一种高通量、高准确度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