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飞燕草素
乳酸化修饰
糖酵解
PI3K/AKT/mTOR
自噬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因其具有高复发性,高转移性,受到科研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糖酵解作为能量代谢的标志之一,在肿瘤生长繁殖中有着重要作用。乳酸化修饰作为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肿瘤调控方面仍处于空白。来自草本植物和蔬果类的花青素在治疗和预防癌症方面具有潜在的有益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花青素中的飞燕草素可以激活自噬,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然而,目前并未有研究将乳酸化修饰和糖酵解途径、自噬通路结合起来。本研究拟从体内体外两方面,探讨飞燕草素通过糖酵解途径调控乳酸化修饰,抑制PI3K/AKT/m TOR轴,诱发自噬的机制研究。以期为飞燕草素作为植物化学物质抗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1.选择不同浓度的飞燕草素处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BT549)24h造模,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飞燕草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飞燕草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乳酸试剂盒、葡萄糖试剂盒、ATP试剂盒和丙酮酸试剂盒检测飞燕草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内的乳酸含量、葡萄糖摄取量、ATP生成量和丙酮酸含量的影响。
2.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Delphinidin处理24h),分别进行蛋白提取和酶切,用赖氨酸乳酸化泛抗体亲和富集,检测蛋白乳酸化的修饰水平变化,再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C)检测富集到的乳酸化肽段,进行蛋白定量分析,利用KEGG、Protein domain、COG/KOG和STRING数据库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
3.用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和Rotenone提前处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BT549)24h,然后用飞燕草素再处理24h,随机分为空白组,2-DG组,Rotenone组,2-DG+飞燕草素组,Rotenone+飞燕草素组。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糖酵解途径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观察PI3K/AKT/m TOR通路和自噬蛋白LCⅡ/Ⅰ蛋白的表达,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数目。另外,采用乳酸试剂盒、葡萄糖试剂盒、ATP试剂盒和丙酮酸试剂盒检测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内的乳酸含量、葡萄糖摄取量、ATP生成量和丙酮酸含量。同时,选用4周龄的BALB/c-nu裸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选择MDA-MB-231细胞建立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分为control组、飞燕草素组、2-DG组和飞燕草素+2-DG组。每周检测裸鼠重量和瘤体体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PKM2、PFKFB3和Pan kla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1.飞燕草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BT549)存在抑制作用,且细胞存活率随飞燕草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用不同浓度的飞燕草素处理细胞24h后,进行细胞划痕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发现飞燕草素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和BT549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呈剂量依赖性。通过酶标法发现飞燕草素可以降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BT549)中与糖酵解有关的乳酸含量、葡萄糖摄取量、ATP生成量和丙酮酸含量。
2.通过motif分析,我们在经过飞燕草素处理后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找到了发生赖氨酸乳酸化修饰的肽段序列特征。根据1.5倍差异表达量作为明显差异上下调的变量阈值,筛选得到255个乳酸化修饰位点数。其中,上调的乳酸化修饰位点为160个,下调的乳酸化修饰位点为95个。同时,共有128个乳酸化水平上调的蛋白与88个乳酸化水平下调的蛋白。从COG/KOG分类结果可知,发生显著上调的蛋白质主要在蛋白质转录、功能预测、RNA加工和修饰、染色质结构等方面,显著下调的蛋白质主要在蛋白质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发生、信号转导机制等方面。根据亚细胞定位,发现发生赖氨酸乳酸化修饰的在细胞质中占65.2%,最低的在细胞质核内占3.43%。基于GO富集分析,发现蛋白P13051、P51608、Q9Y3T9等分别在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成分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蛋白结构域结果来看,发生赖氨酸乳酸化修饰的蛋白位点主要集中于锌指结构。另外,将筛选出来的前50个蛋白,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HDAC2、CHD4、NOCL2等蛋白均与糖酵解途径相关。我们推测,乳酸化修饰和糖酵解途径之间存在着联系,开展了第三部分相关实验。
3.2-DG和Rotenone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对照组和2-DG组相比,2-DG降低了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