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位陡倾
崩塌堆积体滑坡
潜在滑面(带)
形成机制
稳定性
摘要:
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山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滑坡问题,其中有一类滑坡发生于较陡(地面坡度一般达30°以上)的崩塌堆积层斜坡体上,剪出口通常高于河床、沟底或某一特定建构筑物(群),作者将其称之为高位陡倾崩塌堆积体滑坡。这类滑坡因其发育位置相对较高,滑动面倾角大,一旦启动则滑动速度快、距离大、危害性大,后期治理费用及技术要求较高。鉴于此,论文依托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高位陡倾堆积体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在大量调查西南山区高位陡倾崩塌堆积体滑坡实例的基础上,总结高位陡倾崩塌堆积体滑坡的分布和发育特征,进而深入研究其形成机理,以期起到防灾减灾的目的。论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广泛收集西南山区高位陡倾崩塌堆积体滑坡资料,选取魏家湾滑坡、内六线K285滑坡、陈山滑坡作为典型高位陡倾崩塌堆积体滑坡的实例,详细介绍各个滑坡的区域地质背景、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2)通过现场调查及滑坡实例分析,总结高位陡倾崩塌堆积体滑坡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物质组成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3)通过内外地质营力耦合作用方式,详细分析了崩塌堆积体形成过程、潜在滑面(带)形成过程、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和启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高位陡倾崩塌堆积体滑坡形成的全过程。(4)分别以内六线K285滑坡和四川东北部某滑坡为例,通过传递系数法和FLAC有限差分法分析了滑坡稳定性,验证了降雨诱发型滑坡失稳主要受地下水作用影响,滑面(带)抗剪强度降低;开挖卸荷诱发型滑坡失稳主要是受开挖卸荷扰动的影响,坡体前缘抗滑力下降。(5)提出高位陡倾崩塌堆积体滑坡的勘察方法、技术要求和主要防治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