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族
围绝经期女性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
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分析对比贵阳市部分少数民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苗族)与汉族40~60岁围绝经期体检女性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程度及危险因素,以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既往病史、月经周期等基本情况;检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CVHI检测,比较少数民族与汉族人群的基本情况分布特征及CVHI的异常情况,并分析CVHI的影响因素。结果:1.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家族史占比(13.71%)与汉族(5.49%)存在差异。2.围绝经期体检女性的CVHI异常率,少数民族为20.03%(130/649),汉族为20.03%(281/1403);CVHI异常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腰围、SBP、DBP、FPG、Hcy、TC、TG、LDL-C的均值水平随卒中风险程度的加重而升高,HDL-C均值水平随卒中风险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轻度卒中风险人群中,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女性的BMI、TG和汉族的BMI、均值水平均达到了超重、血脂异常的标准;中度卒中风险人群中,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女性的腰围、SBP、FPG和汉族的FPG、TG均值水平均达到了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及血脂异常的标准;重度卒中风险人群中,汉族围绝经期女性的腰围、SBP、DBP均值水平均达到了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的标准。4.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初中及以下学历、绝经、肥胖(中心性肥胖)、FPG升高、血脂异常同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脑卒中风险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史、偏咸饮食、IFG为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女性特有的危险因素,从不食用腌熏食品为保护因素。5.少数民族的SBP(r=-0.238,P<0.001)、体重(r=-0.259,P<0.001)、腰围(r=-0.236,P<0.001)、TG(r=-0.214,P<0.001)与CVHI积分值存在负相关,HDL-C(r=0.174,P<0.001)与CVHI积分值存在正相关。结论:1.针对具有脑卒中家族史的围绝经期女性,应注意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禁烟限酒,并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利于降低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2.贵州省常驻居民中,少数民族与汉族围绝经期体检女性的卒中风险暴露率均高达20.03%,少数民族与汉族无本质差别。卒中风险暴露率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且50岁~组是卒中风险暴露率增加的拐点,在步入中年时应加强卒中的预防,尤其在55岁后,应加大卒中的预防力度,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3.患有超重、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或空腹血糖受损等任一情况的围绝经期女性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功能受损即脑卒中风险。4.在控制围绝经期女性的血压、血脂及体重水平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女性的血糖水平监测及饮食习惯的调整。5.少数民族的血压、体重、腰围、血脂水平越高,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高。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血压、血糖及体质量的监测与管理刻不容缓,控制或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进行必要且有规律的药物治疗,以期降低此类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