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义利问题
共同利益
建构路径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面向人类共同美好未来,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建设一个和平、繁荣、公正、美丽、安全的世界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推动形成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新秩序、促进世界文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从“命运共同体”在国际首次发声,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逐步完善;从最初的关注区域发展,转向对世界整体发展的把握。在国际社会既矛盾、斗争,又发展、融合的背景下,这一思想已经具备了极强的实践性,成为全球治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同。国际社会的一切矛盾与斗争都是围绕利益展开的。“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问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义”是指人类共同利益发展的大义,其主要内容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尊重平等。“利”主要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生态利益和安全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义利统一观。首先,义利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问题,因为其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基本取向: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倡导以义让利、互利共赢,这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呼吁共同体成员坚持道义的同时,也不忘推动共同体成员实现互利合作与共赢共享,这体现了中国对外交往秉持的原则——坚持以道义来构建共同体,以利益夯实共同体。当前,国与国之争的实质是利益之争,只有平衡好“义”与“利”的关系才能实现利益共赢。其次,人类实现共同利益离不开“义”与“利”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价值维度上积极倡导以全球共同价值来支撑国际合作;在利益维度上主张求同存异;在责任维度上强调人类有共同未来和共同使命。这无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指引,是实现共同繁荣与谋求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因此,维护人类共同利益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安全利益五位一体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原则:经济利益上要遵循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原则;政治利益上要遵循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原则;文化利益上要遵循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生态利益上要遵循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原则;安全利益上要遵循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全球化进程中,全人类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相辅相成,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则进一步彰显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当前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甚至引发战争冲突,世界面临义与利的严峻挑战。一些国家以权力界定利益,把无限制地拓展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最高目标,这导致全球治理体系义利失衡、部分国家的“利己主义”盛行、以意识形态划界的观念沉渣泛起、复杂的环境利益矛盾难以协调、热点地区安全风险多发,这些挑战给世界造成巨大的动荡和灾难。贸易战充分暴露了美国见利忘义的本质;个别大国的世界霸权主义反映出霸权霸凌对人类发展的危害;全球抗疫中,中国充分发挥以义为先的道义传统向各国提供援助,少数国家为了一己私利不断挑衅全球抗疫战线,这两种全然不同的做法说明只有克服以邻为壑的狭隘观念,才能在全球性危机面前共渡难关;俄乌冲突暴露出不同国家对利益与道义截然相反的认知和取舍。当前世界的热点义利问题彰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着眼于中国发展,也是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面对全球性难题的基础之上,以全人类的前途与命运为关照,倡导合作共赢、同舟共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从五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在政治领域中注重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关系,推动全球治理的制度建设与实施,建立平等互商的政治共同体;二是在经济领域中坚持互惠互利的利益导向,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挑战,共同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构建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三是在文化领域中尊重多元文化,推动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融合,从多元文化冲突走向多元文化共生,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四是在生态领域中注重生态正义与绿色发展,实现责任共担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五是在安全领域中关注国际安全格局的构建,树立整体安全观,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交往新路,努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