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民族工作
摘要: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其丰富且科学的内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解决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民族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提出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同时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原创性论断,并要求以此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方法原则、理论基础并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国内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国际局势矛盾此起彼伏,蓄意挑拨中华各民族间矛盾的情况依旧存在,对我国民族团结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也不免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此,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应结合当今时代中国面临的种种民族问题,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坚持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内容,探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对策,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凝聚起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论文主体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关概念为切入点,对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从理论根基、历史之承和思想源流三个方面来分析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依据,进而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牢固的基础。
第二部分,总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民族工作的方法,为了在多民族的中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在当下中国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回归经典原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化地梳理。根据第一部分中对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阐述,总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实质性要点:民族和谐理论、民族发展理论和民族解放理论。
第三部分,探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理论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提供方法原则、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奠定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民族解放理论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指明发展方向;实践意义在于有助于实现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并维护国家统一、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域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全面、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域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取得的成绩。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域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元化思潮冲击以及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
第五部分,积极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地把握和理解,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因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突出政治保障,强化政治引领;推进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构筑精神文化家园,强化情感归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筑牢民生基石四个方面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域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针对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