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交往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全球化
共建共享
摘要:
交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形成了全球性的交往格局。在这个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交往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贯穿唯物史观发展的始终。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交往范围也在逐步扩大,这使得自然形成的分工逐步被消灭,由狭隘的地域交往逐步转向世界性交往。马克思通过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思想,逐步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两种类型的科学的交往观。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都以满足“现实的人”为交往目的。同时,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又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开创了多角度共同体的诞生,推进了全球合作多领域新格局,是经过科学实践得出的必然结果。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入,同时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依靠传统的国际治理规则和体系并不能解决国际社会的诸多矛盾,反而使矛盾愈演愈烈,世界的发展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世界局势,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高瞻远瞩,意义深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往范式超越了资本逻辑,是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首先,立足于经典原著,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交往理论的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对交往产生的背景、理论渊源以及交往内容进行系统阐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其次,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立场,深入解读并深刻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成因,以及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需要世界各国携手相助,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中,通过全球传播向世界各国民众传递出融合共进共享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