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多元一体格局
摘要:
2023年6月,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首次提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与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学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筑,另一方面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实体建设,且研究热度仍在持续上升。基于当下国家开展民族工作的现实情况,注意到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时不能忽视人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展开,研究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建设。
本文通过研究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中人的定位、作用和发展;并且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凝练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内容与特征;最后,站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哲学立场说明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获得强大认同和凝聚力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命运共同体。本文的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通过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脉络,运用文献研究、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现状。在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民族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多元一体格局”作出概念界定。并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以及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三个方面,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从我国民族工作中人的定位、作用和发展来概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中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契合点。
再次,从上述逻辑契合点进一步展开研究,阐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内容。分别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中“人的本质”“人的解放”和“人的价值”理论来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出发点、价值指向和建设路径。
从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凝练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三个主要特征,即“社会性”中孕育的,“历史性”中积淀形成的,以及“前瞻性”中共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最后,总结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其一,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民族理论和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具有的一定的理论价值,其二,对新时代促进民族建设、增强民族认同、助力民族复兴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