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服务
农村城镇化
摘要: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生产力迅速发展,城市中部分二、三产业转移到农村,农村产业结构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农村中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职业教育作为劳动力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对数以亿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的任务,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职业教育学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劳动力,在劳动力再配置过程中发挥了合理的、必要的作用,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支撑。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安徽农村职业教育比其他教育形式更具有合理性的优势。本文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既从宏观着眼又从中观给力,运用大量数据认真分析了安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安徽农村城镇化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并进一步探究了安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其出现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和职业院校三方应做出的努力提出自己的思考。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核心概念加以提炼概括,梳理了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对安徽农村城镇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安徽农村城镇化成就辉煌,安徽公共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绿色节能水平持续上升,然而,安徽经济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六省相较而言经济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第三章则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三个层面来论证安徽农村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农村职业教育。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随着安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村职业教育在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也最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增加受教育者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帮助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第四章从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观念、社会力量参与度、师资和办学方向四个方面来分析安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难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农村职业教育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不准;第五章就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农村职业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