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镇化
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
摘要:
城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城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最核心的表现形式是人口的城镇化。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很大,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调整和改变。以前我国经济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现在已经逐步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因此,我国急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支持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人力资本理论、福斯特的农村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从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分析了出现这些困境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农村职业学校数量减少、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数量急剧下降、职业教育生源基础薄弱、农科专业不断萎缩、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村职业教育法制落实不到位、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能满足高层次教育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农村职业学校受到普通学校的冲击、农科专业设置不科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法律规定缺乏操作性,监管机制不完善、职业教育学历体系不健全等。根据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对策:要强化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再认识、科学设置涉农专业、提高涉农专业水平、以产业结构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合理、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确保农村职业教育法律落实、构建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以制度建设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