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职业教育投入
新型城镇化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摘要: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断升级。传统城镇化虽然造就了经济的极大增长,但粗放、激进的发展方式也带来了许多城市问题,因此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仍然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而教育发展则是赋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社会导向性鲜明,职业教育的属性及功能定位决定了其与城市建设的内在关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其经费投入水平必定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更多发展契机,因此在实证层面分析职业教育投入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详细阐释职业教育投入与新型城镇化间的关联以及其中的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选取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衡量职业教育投入,并从人口、经济、社会及生态四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测算分析二者的发展水平现状。最后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以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职业教育投入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影响以及这一影响路径中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研究结果显示:
第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规模随年份不断增长,但其增长率与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呈现逐渐放缓态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地区内部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各省份的综合水平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且省际间发展差距随年份相对缩小,在区域上大体呈现东-中-西部逐次降低的梯度变化格局,在内部各维度上人口城镇化与生态城镇化发展速率较为缓慢。
第二,职业教育投入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三大区域的职业教育投入均能显著正向影响新型城镇化,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效应大于西部地区。
第三,职业教育投入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的中介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的单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跨过门槛值职业教育投入的正向影响效应扩大。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缩小新型城镇化发展差距,平衡新型城镇化内部各维度发展速率;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科学合理规划区域间经费投入规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减贫效应,助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强化高技能人力资本培养力度,提升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