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庐陵文化
传统村落
地理分布
物质空间形态
社会空间结构
摘要:
本研究以传统庐陵地区(今江西省吉安市)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分析。庐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鲜明的区域亚文化之一。本文运用文化地理学、社会人类学、建筑类型学、聚落形态学多维的方法,集中分析了地域文化浓厚、区域特色鲜明、传统村落多样、历史遗产丰富的庐陵文化圈,深入探讨了该区域传统村落之群落及典型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之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多重视角,构建了以“物质空间形态”和“社会空间结构”两大层面共同叠合的层次分析模型,解析了庐陵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点,揭示了该形态特点与衍生其形态的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整体性、针对性的地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文化地理学GIS量化方法,分析出庐陵100座传统村落群体“凝聚型”的地理时空关系和“集中型”的社会分布特征。综合考察庐陵传统村落群的地理和社会空间分布,得出庐陵传统村落群比较鲜明地呈现共时性整体“集聚”和历时性全域“扩散”的空间演变规律。在中观和微观层面,抽取了较具代表意义的80座土籍典型传统村落类型进一步分析村落空间形态。首先,通过聚落形态学层次分析法,在风水选址、领域边界、肌理形态、街巷形式、建筑特色及环境节点六个方面对庐陵典型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形态进行了专业解读。庐陵典型传统村落形态丰富多样,由于大多地处平原岗地的自然环境,村落物质空间形态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村落以平川带玉型选址居多;二是村落形态集聚成块成团;三是村落肌理横排纵连;四是村落街巷以网格型、混合型为主;五是村落民居为高位采光民居和天井院民居;六是村落重视公共建筑建设,尤其是祠堂,等等。村落物质空间形态由等级子群和链接子群共同构成,整个村落显现出复合子群构成的特点。然后运用社会人类学的方法,在空间功能、层次结构、空间演变三个方面对庐陵典型传统村落社会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该区域由于儒教传统厚重,村落宗族繁盛,宗族秩序森然,对其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风貌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庐陵传统村落根据宗族构成可分为单姓单中心和多姓多中心两种类型。村落之社会空间结构对应宗族房派关系,主要由“宗祠---核心、房派---片区、街巷或水系---轴线”三大要素呈放射状构成。村落空间呈现宗族聚居、房派分异、同房分序的三大特征。本研究对象的特征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得以更深刻的认识,本文选取与庐陵相邻接的赣东古临川和赣南客家传统村落密集区域的传统村落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庐陵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典型性。显然,庐陵传统村落“整体性”、“集中性”和“原生性”的空间形态特质,源于庐陵生态文化圈历史、自然、经济、社会背景的综合作用。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在于更好地保护庐陵传统村落。本文从全域的角度,面对高密度、全覆盖的庐陵传统村落遗存,提出庐陵传统村落保护的思路与路径。从物质空间传承角度,庐陵传统村落应遵循“整体性保护发展”和“典型性重点发展”的保护理念,以及“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结合的保护发展策略。同时从社会关系延续的角度,应当重新调整和定义村落社会“宗族”的职责,使宗族与政府部门、村委、各社会团体共同构建成四位一体的社会力量,保证庐陵传统村落社会空间结构的原生秩序和新生秩序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