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黄土高原
清涧河流域
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摘要:
陕北位于沟谷密布的黄土高原,陕北境内的河流以延河、无定河、清涧河等12条黄河一级支流为主,整个陕北地区的村落呈现出明显沿河流分布的特征,其中清涧河流域村落分布密集、地域特征鲜明,传统村落特征在陕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现有以流域为研究范围的成果甚少,而针对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的系统、详尽的研究几乎没有,这与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价值不匹配。因此,选取陕北地区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空间形态记录了传统村落的历史信息、体现了传统村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特征,是传统村落遗存价值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地理环境、社会现状等角度对陕北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展开研究,解析其空间形态特征,挖掘清涧河流域地域环境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形成的影响。本文在对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进行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空间形态特征及生成原因,对未来陕北地区传统村落普查和保护具有参考意义。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为生成背景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等研究成果的梳理,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生成背景等关键问题,为后续研究做铺垫。同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水系与村落分布的关系,剖析地形与村落位置的关系,最终明确清涧河流域村田村落分布特征。第二部分(第3章)为基础调查研究。根据本文对传统村落界定依据,选取清涧河流域的34个传统村落为调查对象,以文献阅读、实地调研、深入访谈、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村落特征进行调查,帮助作者明确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及其空间形态初步特征。结合特征在清涧河流域的典型性,提取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关系最为紧密的八个特征项,以特征项之间的关联度为基础,确定地形地貌与村落空间形态关系最紧密的结论。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将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为河谷川地型、坡麓台地型、梁顶坡地型三类。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清涧河流域空间形态初步特征以及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逻辑,确定空间形态的五个构成要素——周围环境、居住区形状、内部空间结构、街巷和建筑,并将其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三部分(第4、5、6章)为核心研究。首先,对应三类空间形态类型选取3个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地貌为主线、以五个构成要素为主要内容对空间形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三个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之后,结合归纳分析的方法,以3个典型村落为引、以34个调查村落为基础总结三类空间形态的典型特征与非典型特征,并分析非典型特征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不同空间形态要素,借鉴形态学方法,选取三类空间形态典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三类空间形态的共性特征,挖掘三类空间形态的具体差异,明确其差异背后的原因;最后,将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影响因素归纳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风俗文化、相关政策四方面,在明确空间形态五个构成要素之间、四个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村落位置、自然环境的主导地位,结合四个影响因素与五个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明确地貌和建造形式对村落空间形态影响力最强的结论,结合图形分析、对比分析方法,明确地貌对空间形态的制约机制和建造形式对空间形态的驱动机制。第四部分(第7章)为本文结论。主要为:1)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密切,河谷川地型村落多沿河流走势呈带状,街巷、建筑等均与河流呈平行或垂直的关系;坡麓台地型村落多沿等高线走势呈带状,街巷、建筑等均与山体等高线呈平行或垂直的关系;梁顶坡地型村落多沿平台梁顶走势呈带状、团状,街巷、建筑等均与梁顶坡度密切相关。2)空间形态五个构成要素之间、空间形态四个影响因素之间均具有密切的相互关联;自然环境对坡麓台地型、梁顶坡地型空间形态的影响力最大,属于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对河谷川地型空间形态影响力最大,属驱动机制。自然环境中的地貌和社会经济中的建造形式对空间形态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