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线性文化遗产
汾河流域
摘要:
传统村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山水环境是维系人类生存的资源条件,其中水系尤为重要,水系是构成线性文化遗产的内在脉络,是凝结传统村落群的空间线索。在村落遗产形成与发展的数百年时间中,水系与传统村落有着密切关联,影响着村落的选址、营建、衰落、更新,维持着村落的生产与生活。在山西中部地区,传统村落不仅是晋地历史和文化的物质载体,还依托汾河水脉共同构成了线性文化遗产体系。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水系和传统村落群均经历了历时演化,逐渐融合。在不同历史时期,水系的作用会发生变化,继而影响到村落的发展模式。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当代,村落个体的作用相对微弱,若借助水系整合形成聚落共同体,既易于展现出整体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够促进村落群完成空间更新和生活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汾河流域祁县-平遥段的传统村落群展开调查研究,分析该区域范围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整理汾河流域祁县-平遥段传统村落的文献资料、历史图档、规划档案等,并结合田野调查和村民访谈,了解传统村落的沿革和现状;第二部分,梳理山水环境、驿路系统、文化源流等要素,通过GIS空间分析归纳传统村落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阐释村落选址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进行类型化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图解分析,揭示研究区域内水系的历时演变,以及对村落空间形态所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对典型传统村落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是通过特定案例的实地调研、访谈和历史资料的解读,研判各级水系资源和水利设施在村落发展和更新过程的作用;第五部分,总结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归纳为发展型、内生型、遗址型。综上,总结汾河流域祁县-平遥段的自然环境要素(水系)和社会环境要素(驿路)与传统村落空间生成、形态更替、生活演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水系的结构性作用尤为重要,对于传统村落个体及村落群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该研究将特定历史文化区域内的传统村落群视作有机整体,为其空间形态的有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村落的价值认知、规划设计及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