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豫北平原
传统村落
分布特征
形态特征
内部特征
摘要:
豫北地区指河南省内黄河以北地区,西靠太行山脉、北面冀南邯郸隔断于漳河、南临黄河、东接鲁西北地区,境内拥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形地貌,其中平原面积约为21954.97平方千米,约占豫北地区面积的78.60%,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被国家高度重视,豫北平原地区村落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其空间形态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选取位于该地区的154个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以其中2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依托人居环境理论、空间形态理论,对村落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内部特征三方面来剖析。
首先,将资料收集整理结合奥维地图以及Arc GIS 10.7软件辅助,运用定量分析计算法分析村落的分布类型、集聚性、均衡性与关联性,探究其分布特征驱动因素;其次依据村落分布特征结合数理计算将村落依据其地域类型进行分区研究,基于空间形态理论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对传统村落平面类型进行分类,运用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归纳演绎法对村落选址、规模、产业结构与风格特征进行归纳梳理;第三,以其地域类型、平面特征为基础,结合调研资料从村落中心与边界、组织结构类型与街巷尺度与节点空间等方面对村落内部空间特征深度挖掘,选取典型的村落进行剖析,探索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街巷的组织逻辑、建筑的材料装饰、环境的利用与保护以及村落的文化与传承。最后选取传统村落周边村落来进行类比,以验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论证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传统村落的特征总结:村落的分布呈现显著性非均衡集聚分布,集中于太行山脉沿线,相互之间不具备自相关性,高程值越高的地方数量越多且倾向于在河流沿岸分布;村落位置分为地形交界地带、地形过渡地带、平坦农耕地带,村落平面类型总结为团簇型、条带型、近环型与散列型,村落规模与其所处的高程值呈反比且地形越复杂建筑风格越单一;村落多以村委会、祠堂、公共广场等空间为中心,边界多以山体、水系与农田乡道围合,组织架构类型可分为主轴引导性、多轴牵引型、轴线交叉型与轴线连接型,街巷尺度与村落规模呈正相关,节点空间受村落的文化、环境、村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表现多样。通过从宏观到中微观概述豫北平原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特征,填补了该地区村落空间形态方面研究的不足,助力豫北平原地区村落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为该地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