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沿黄城镇带
陕北
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分形理论
优化策略
摘要: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村落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传承和延续某种规律或秩序所形成的外在表现形式。沿黄城镇带陕北段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千沟万壑的黄土堆积地貌呈现出鲜明的分形特征,其内部的传统村落也由于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村落的发展受到人为规划的影响较小,自组织生长特征明显。本文借助不同空间尺度下沿黄城镇带陕北段典型传统村落分形维数值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域内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形特征进行提炼,并总结归纳出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肌理特征,以此为依据判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最终对研究区域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优化提出策略研究。首先本文通过计盒维数法和GIS网格覆盖法对沿黄城镇带陕北段地形地貌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沿黄城镇带陕北段为典型的分形地貌,分形地貌对其间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和空间形态发展制约最大,起到自上而下的整体控制,并通过文献归纳法,总结出地域文化中的不同文化在长期的碰撞和包容中逐渐影响着传统村落中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进一步改变着村落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其次通过对比沿黄城镇带陕北段25个传统村落长宽比和形状指数数值,最终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划分为团状形态、带状形态和指状形态。运用MATLAB软件中fraclab插件从三个空间尺度层级来计算不同类型的典型传统村落计盒维数值(box-counting),并对其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团状峪口村分维值都处于中分维区,整体空间形态较为简单,空间均衡性与填充性效果较弱;指状梁家河村分维值都处于低分维区,村落空间形态的复杂程度较低,空间结构较为松散;带状甄家湾村分维值都处于高分维区,村落空间填充度较高,空间结构较为复杂。2、村落在100m-50m尺度层级区间,分形维数值差异较大说明村落的总体形态差异较大;在50m-25m尺度层级区间,分形维数值之间差异反映出村落原始空间肌理的不同,体现出村落自下而上自然生长的程度;在25m-12.5m尺度层级区间,该尺度与建筑单元规模接近,分形维数值差异最小,反映出沿黄城镇带陕北段建筑形态自相似的特点。3、三个典型传统村落都具有很小的极差值,说明沿黄城镇带陕北段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在整体自相似性与层级连贯性上均表现较好。总体来说,沿黄城镇带陕北段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有序性、标度不变性、自相似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根据各尺度典型传统村落分维值特征分析,发现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依然继承了最原始的空间肌理,保留了最初的空间形态,则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特征进行分析。基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形特征和空间形态肌理特征,从而判断出沿黄城镇带陕北段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中存在的问题:1、分形地貌制约村落空间发展;2、人工力量破坏村落的分形特征;3、村落空间与人们需求不相适应。最后在对沿黄城镇带陕北段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进行优化之前,应先注重对于历史文化空间、精神文化实体的保护,将关注度主要聚焦于文化核心中,在进行文化遗迹保护的前提下对生活空间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基于分形思维提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优化策略:1、创建基于分形理念的村落形态。2、创建具有“本质文化”的村落环境。对以团状峪口村、指状梁家河村、带状甄家湾村为代表的沿黄城镇带陕北段三类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优化策略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