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跑泉村
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更新活化
摘要: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我国传统营造文化,但随着近年来过快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传统村落出现人口、土地、产业等整体空心化,以及年久失修、拆旧建新等问题,严重威胁其生存。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如何扭转衰败现状,焕发新生,促进当地经济和人口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运城地区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河东文化作用的结晶,截止目前,运城获评19个传统村落,有关传统村落特别是更新活化的研究成果较少,有待充实。稷山县马跑泉村地处吕梁山脉,历史悠久,村落历史空间形态保存良好,基于周边山水格局形成的层叠式布局体现了北方山地聚落的特征,采用了具有地域特点的锢窑营造技艺。作为一个平凡又独特的传统村落,面对当前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地为其发展提出适宜的策略,值得思考与研究。通过对运城19个传统村落概况梳理,以此为研究大背景,经比较分析稷山马跑泉村与运城其他传统村落的共性和差异性,以该村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资料收集、实地走访、测绘调研,从建筑学、人文地理等学科视角,借鉴场所、有机更新等理论,在对村落文化、活动调研观察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对村落整体、内部、民居建筑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村落物质环境更新和社会文化活化提出策略,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总结运城地区自然人文环境,对19个传统村落的分布、分类、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在共性和差异性比对基础上,对稷山马跑泉村自然人文及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级对村落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其次,从宏观层级对马跑泉村整体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从自然山水格局分析选址优势,进而得出其条带状平面布局、层叠式立体格局的形态特征,并从历史、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了空间形态演化。从中观层级对马跑泉村内部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根据尺度划分街巷层级,从空间结构、空间感知、历史环境要素及节点空间等角度,图文并茂进行了梳理总结。从微观层级对院落和民居单体进行研究,通过实地测绘,梳理出合院、联排院落布局方式,并总结了民居单体类型和窑房同构的结构组合方式。最后,根据上述对马跑泉村落的基础研究,总结其地域价值、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并研究总结国内松阳县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经验,提出尊重建筑原真性等更新活化原则,认为传统村落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实施以物质环境更新为基础,与社会文化活化并重的策略,以马跑泉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生动力,推动村落活力提升和人口回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级对马跑泉村更新活化提出策略,并对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节点空间、典型院落进行了更新活化设计,以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