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滑坡形变预测
SBAS-InSAR
GRU
空间相关性
摘要:
滑坡作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每年都会给我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考虑到滑坡的发展具有长时间可持续性,因此对滑坡地表开展形变监测、预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相干性较低的山区林地区域,小基线集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可以有效弥补失相干的影响,在滑坡灾害监测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对监测结果进行预测研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更高,已在形变预测领域得到蓬勃发展。鉴于目前滑坡地表监测及预测的研究现状,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以西藏昌都市沃达村及周边为实验区域进行滑坡形变监测,然后对监测结果采用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GRU)深度学习模型开展预测方法研究,并在顾及监测点的空间相关性情况下进行时序形变预测,更准确的预测了该区域地表的形变趋势。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采用SBAS-InSAR技术对研究区地表进行形变监测,结果准确识别出研究区两个滑坡区域,两个滑坡的最大形变速率都在90mm/yr左右,采用内符合精度验证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证明了监测精度整体在mm级。同时,在两处典型滑坡区域内选取了六个特征点,分析了其时序形变与降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出夏季降雨的增多是导致时序形变加速的主要原因之一。
(2)采用训练更高效,更适合中短期形变预测的GRU深度学习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形变监测结果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对监测点进行时序预测研究发现,预测形变趋势基本与SBAS-InSAR技术监测结果吻合。研究区所有点的预测结果显示:超过99%的监测点预测残差在10mm范围内,证明GRU模型可以对整个研究区域内的监测点进行较高精度的稳定预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GRU模型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的SVR和BP神经网络模型。
(3)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空间相关性的时序形变预测方法,其通过建立时空特征矩阵,基于CNN-GRU预测模型,预测监测点的时序形变。实验结果表明监测点的预测曲线与时序InSAR监测曲线吻合度较高。在顾及空间相关性的情况下使用CNN-GRU模型进行预测,滑坡区域监测点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值降低了约20.9%,RMSE小于3mm的点数增加了12.9%,整体的预测精度有所提高。证明了顾及空间相关性的预测方法具有更稳定,更高精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