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梁子湖地区
瓷器手工业
青瓷
青白瓷
湖泗窑
摘要:
梁子湖地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为江汉平原的东部边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瓷器生产遗存,年代从三国到宋元。本文综合已有的考古发现、研究成果,加以今年新发现的考古材料,以构建这一地区古代瓷器生产的框架。根据遗存特征,笔者将本地区的古代瓷器生产分为前后两段、五个时期。第一阶段为三国至中唐,包含第一、二期。第一期为孙吴早期至西晋早期,以鄂州瓦窑咀遗址为代表,以陶器为主要产品,同时也生产青瓷器。第二期为西晋中期至中唐。这一时期的瓷器生产仍然延续,但规模较小,相关的考古材料十分有限。第二阶段为晚唐至元,包含第三、四、五期,以梁子湖窑址群、斧头湖窑址群、磨山半岛窑址群为代表。第三期为晚唐五代,生产开始复苏,产品为青瓷。第四期为北宋,本地区瓷器十分兴盛,以青白瓷最为突出,同时也生产青瓷器。第五期为南宋、元,部分窑址仍生产青瓷器。大规模的生产在元明之交基本停止。随着时代发展,生产技术也在不停变化。总体而言,本地区瓷器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本地产品出产的瓷器主要销往湖北地区。本地区瓷器手工业的兴衰与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本文在第五章将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分析了瓷器手工业两次兴起、两次衰落的原因。第一次兴起是由于孙吴政权为满足定都武昌的需要,而在官方的组织上产生的。这一时期仍以陶器为主要产品,青瓷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在武昌政治军事地位衰落之后,产品失去销路,生产走向衰落。第二次兴起是由于本地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而由民间自发产生的。在兴起的过程中受到了江西地区的强烈影响。瓷器生产在北宋时期达到了高潮。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动荡的社会环境,再加上自然资源的限制,瓷器手工业在两宋之交受到了重大打击。南宋、元时期仍有延续,但最终逐步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