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核酸药物
专利布局
研发趋势
递送技术
靶点
领军企业
摘要:
小核酸药物是指能够与特定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 RNA)相结合,通过干预m RNA翻译效率,最终达到治疗效果的特定序列的小片段核苷酸。小核酸药物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药物,小干扰核糖核酸(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药物,微核糖核酸(Micro RNA,mi RNA)药物等。与传统的小分子化学药和抗体类药物相比,小核酸药物具有治疗效率高、特异性强、药物毒性小和应用领域广等诸多优点。由于小核酸药物的靶点是致病基因,因此能够为目前无法治愈的严重遗传疾病提供开创性的治疗思路。目前小核酸药物,已经在神经、心血管、肝脏等疾病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国外上市的小核酸药物已达13个,而我国企业目前尚未有药物成功上市。为了提高我国企业在小核酸药物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与风险,本论文对小核酸药物的专利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对小核酸药物递送技术、靶点、国内外领军企业的专利布局分析和研发趋势分析,以期为我国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的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研究发现:(1)目前全球小核酸药物研发正处于爆发阶段,我国相对于全球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研发活跃度较高,发展潜力巨大。由于国际一线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如Ionis、Alnylam等公司起步较早,专利布局意识较强,因此目前该领域绝大多数核心专利均掌握在上述企业手中,我国该领域专利则主要集中在高校手中,企业专利布局能力偏弱。此外,我国与美国既是主要是小核酸药物技术的创新主体,也是主要的市场主体,相比之下,美国的国际专利布局强度更高。(2)小核酸药物递送技术主要包括化学修饰技术、配体缀合技术、载体技术三种。化学修饰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核糖环修饰技术,配体缀合技术目前最具潜力的方向是半乳糖衍生物缀合递送技术,载体技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是脂质纳米载体递送技术。小核酸药物递送技术绝大多数核心专利均掌握在Ionis、Alnylam、Arrowhead、Arbutus、Sarepta等国际一线研发企业手中,国内企业的研究能力和专利布局强度较弱。(3)目前小核酸药物研发热度较高的靶点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靶点和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微核糖核酸-21(Mirna-21,Mir-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靶点。针对肿瘤治疗的热门靶点VEGF的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2003-2010年,2015年后研发热度明显下降。(4)Ionis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是反义核酸技术,在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治疗领域专利布局强度较大,并且在神经病变、心脑血管领域已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另外虽然Ionis公司前期针对癌症适应症领域布局了大量专利,但是目前仅有较少的药物推进到临床研究。(5)Alnylam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是si RNA技术,在肝脏病变、心脑血管、神经病变等疾病治疗领域进行了重点专利布局,并且在肝脏病变与心脑血管领域已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近年在神经病变领域加大了专利布局强度,未来有可能成为重点发展方向。(6)瑞博生物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是si RNA技术,在肝脏病变、心脑血管等疾病治疗领域进行了重点专利布局,公司在肝脏病变领域拥有自主产权的药物,近年在心脑血管领域加大了专利布局强度,未来有可能成为重点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