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球化
价值链升级
专利布局
“双循环”
摘要:
全球价值链是当今全球生产循环的核心内容,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典型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了“世界工厂”,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日渐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与持续爆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逐渐显现。当前,中国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并出现了产业链外迁和国际竞争力减弱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发展中国本土产业链并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稳定和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总结和梳理价值链升级与专利布局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Antràs的多阶段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型,结合价值链升级及专利竞争优势相关理论,探究产业专利布局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在理论研究部分,本文从“双循环”背景下中国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因素和升级路径出发,通过多阶段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型,揭示了产业专利布局通过影响贸易成本和市场规模,从而对价值链升级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发现产业专利布局对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并提出了四个理论假设。基于此,本文在实证分析部分,首先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基于现有的世界投入产出表,选取2002年以来的中国制造业的18个行业,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全球价值链上游度指数,衡量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进一步地,本文采用中国本土专利授权数、中国海外专利授权数、海外国家的专利授权数三个指标衡量产业专利布局,从制造业整体、专利密集型行业与非专利密集型行业三个层面,分两个时间段,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对比分析了产业专利布局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最后,本文利用交互效应验证了产业专利布局影响价值链升级的理论机制。从对中国18个制造业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1)无论中国制造业在本土的专利授权数还是在海外的专利授权数均对其全球价值链上游度产生了正向影响;相反,海外国家在全球的专利授权数对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上游度产生了抑制。(2)从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比较来看,中国本土专利授权数所产生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后者更为明显;在海外专利布局的价值链升级效应也同样是后者更为显著;相反,当海外国家的全球专利布局增强时,中国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却面临更大的技术贸易成本,价值链升级效应受到抑制,而专利密集型产业因更好地吸收了技术溢出,竞争优势升级,有利于价值链升级。(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深化,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专利布局逐渐加强,海外专利产生的贸易成本有所下降,中国本土专利布局对价值链升级的正面效应逐渐增强,但中国海外专利布局对价值链升级的正面效应出现减弱趋势。(4)制造业的全球专利布局通过改变市场规模与贸易成本进而影响价值链升级。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强化了中国制造业专利布局对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也削弱了海外专利布局对价值链升级的抑制程度。其背后也印证了开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大中国本土消费市场规模优势、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结论,本文认为,通过专利的主动布局有利于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实现价值链升级。因此,一方面应加快扩大本土产业专利布局,发挥国内市场规模的巨大优势,不断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及收益;另一方面也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降低贸易成本,警惕国外在全球的专利布局以及因过于依赖外部技术对国内市场规模与创新产生的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