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ESA模式
杂拼型序列
对外汉语教学
综合课
教学设计
摘要:
当前国内外二语教学法呈现出综合化、折衷化的趋势,这启示国际中文教师在进行技能实训的过程中,应积极树立学科意识,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勇于将自身积累的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各学科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探索既符合对外汉语教学规律和原则、又适合具体教学情景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二语教学法理论成果的研读,发现了一种在英语教学界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即“ESA”教学模式。
本文在第一章对ESA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概述,从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两方面证明了ESA教学模式具有坚实、稳固的理论支撑;通过列举相应的教学案例对ESA模式三要素“参与、学习、激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呈现方式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解说;然后分别为通过ESA模式三要素重新组合与排列而形成的常见、典型的教学序列“直线型、反弹型、杂拼型”设计了实际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了各教学序列的主要特点,并制作了对应的结构示意图;最后通过对三种教学序列的对比分析与客观评价,阐明了将“杂拼型”教学序列应用于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依据。
第二章是对当前实施ESA模式杂拼型教学序列的相关教学要素的评估。通过查阅资料、实地监测等方式,了解到本次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环境和条件为:主办学校先天条件优良,特色项目累积经验丰富;课时量集中、稳定且充足,课时长度适中;班级规模符合“小班教学”要求,座位安排灵活且容易调整;多媒体设备齐全且现代化,教室布置规范、有序且活泼等。然后通过分析教师教学资质、汉语教学经验和培训经历,预先测试学生汉语水平和对学生进行集体、个别访谈等方式完成对教学主体的调查,认为师生均具备本次教学设计与实施所需要的素质和水平,并最终评定当前具体教学要素满足ESA教学理论所论述的学习二语的三个条件,即:学习者具备多样化的学习动机,教学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接触和运用汉语的机会,教学者具备能够进一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学习者创设更丰富的汉语实际应用机会的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能力。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依次展示了总体教学设计方案和具体教学实施步骤,并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本次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了评估,包括教师反思教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检查随堂作业质量、总结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整理访谈内容及进行诊断型测试。结合本研究收集到的教学反馈数据,对本次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了综合反思与客观评价,最后分别为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与应用ESA模式杂拼型教学序列于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增加实验样本数量,规模化开展本土教学实践;建立参照组,进行教学效果比对;量化过程性评估,探索多种测试与检验形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各教学环节的精细化和计划性,提高各教学要素的关联性与延展性。教师应适时调整自身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角色定位,灵活使用既定教材,注重教学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多样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