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日“和”文化
交际行为
对日汉语教学设计
摘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资源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选择不同的内容。因此,关注到国别化汉语教学研究十分重要。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同处汉字文化圈,一衣带水,自古以来相互学习与借鉴。两国都受到“和”文化的影响,并重视“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其对于“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所不同。针对中日“和”文化的对比研究,既能有效解读中日两国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又能很好地激发两国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了解到中日两国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存在异同的根源,达成跨文化理解,从而推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
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选取了中日两国“和”文化溯源、历史发展及外在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日“和”文化在交际行为方面的体现与异同,从而进一步探索“和”文化在对日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和”文化溯源方面,中国“和”文化本土萌芽,受到社会生产劳动方式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日本“和”文化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传入以及本国地理位置影响而逐渐形成。第二、“和”文化历史发展方面,两国“和”文化历史发展都历久弥新,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对本民族的社会精神塑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外在表现形式方面,文章通过对比中日“和”文化在交际行为方面的体现,从语言交际行为(寒暄语、尊敬与、委婉语)和非语言交际行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两方面进行探讨,对中日“和”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了简单概括:中国的“和”文化属于“人情式”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更加随性自由,注重维系人际关系,体现集体主义色彩;而日本“和”文化属于“程序式”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注意细节,严谨约束,以达到自我保护、融入团体的目的,体现集团主义色彩。
同时,文章对日本籍汉语学习者和中国籍日语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其对交际过程中的“和”文化差异的感知情况以及日本籍汉语学习者对于“和”文化教学的需求情况。本次调查共收集到139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各类汉语教学机构对于中国“和”文化的教学和普及程度不够,大部分受访者仅对本国“和”文化有所了解,并表明了“和”文化的地位及其重要性。第二,两国“和”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共通之处,符合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学习者对此能够做到很好地理解和认同,但在求“和”的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可以简单概括为:中国“和”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讲究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日本“和”文化主张“以和为贵”,讲究附和随流、避免对立。第三,日本籍汉语学习者对于中国文化教学中实用性较高的课程有着一定的学习需求,如中国馈赠礼仪、中国餐桌礼仪以及汉语礼貌用语教学等。
文章还试图探究了对外汉语课堂“和”文化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从“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学内容的选取标准及原则、教学方法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最后以“馈赠礼仪”的案例分析为例,针对对日汉语课堂“和”文化教学做了具体设计,总结出了一套以馈赠礼仪为主题的对日汉语文化教学方案,归纳出“和”文化教学的重点,并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进而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与不足,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等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日后的对外汉语课堂“和”文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供一些建议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