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文化
编写史
摘要:
随着汉语国际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师们逐步认识到汉字在整个教学中重要的地位,汉字文化也成为许多高校开设的课程。但市面上所出版的汉字文化教材选择较少且良莠不齐,许多教师新接触这一门课程,在备课时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感到困惑。也有许多学者看到编写对外汉字文化教材的必要性,但纵观目前对外汉字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学方法方面,对教学内容涉及较少,很难给予教材编写者一些思路。所以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近七十年的汉字文化内容,为汉字文化教材的编写和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对外汉字文化内容,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查阅文献法、教材索引统计法和各时期教材的对比分析法。写作思路以近七十年对外汉字文化内容编写的纵向时间轴为主线,以同一时期的综合教材和专门的汉字文化内容为辅线,分析、对比和总结典型的汉字文化出版物,以期给予汉字文化编写者建议。全文除绪论、附录、结束语外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指出了目前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以及本文研究的方向。正文部分首先对汉字文化教学内容进行概念界定,先界定汉字文化概念,汉字文化是以汉字本体所衍生的内部文化和汉字外部应用,再弄清对外汉字文化内容是教师在教授汉字文化时所使用或借鉴的,学生学习汉字文化时阅读的纸质材料,为后面章节中梳理教学内容划清范围。然后根据近七十年的时间推移,按照汉字文化出版物的数量、类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蓬勃期,每个时期各分一章,展现各时期教学内容的数量、特点、趋势。萌芽期阶段为1950年至1980年,这一时期汉字文化教学内容是以综合类的教材为主,汉字文化内容主要是汉字书写方面所涉及到的形体和结构方面的内部文化,特点是“从零开始,提升地位”,缺陷是练习题以机械临摹为主;发展期阶段为1981年至1999年,这一时期特点是综合类教材中汉字文化内容增多,出现了独立的教授汉字本体知识和探究汉字背后文化意蕴的内容,汉字文化内容主要是汉字形体和结构方面的内部文化为主,辅以少量的外部应用,缺陷是内容含有不少文化糟粕;蓬勃期阶段为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综合类教材和专门的汉字文化内容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汉字文化内容围绕汉字的内部文化及外部应用,缺陷是编写目的与各种适用对象的学习需求不能有效衔接。最后根据前面章节中的分类分层分析,先总结了各时期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再列出梳理的近七十年汉字文化教学内容的不足主要在于涉及的内容倾向内部文化、忽视外部应用,倾向形体和结构文化,忽视职能文化,忽视汉字理据性。由此对教材编写提出启示:选择典型、积极的文化;重视文化释义时汉字的理据性;增加内部职能文化的编排;增加汉字应用的编排。结束语部分总结的是笔者在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教授汉字文化课程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有参考价值,对汉字文化教材的编写者编写教材内容和编排每部分顺序能够提供建议,对教师和编写者均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