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巴基斯坦留学生
双音节轻声
口语教学
摘要: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无比重视自己的语言所代表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很多的国外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汉语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掌握轻声已经直接影响着汉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很多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即使到了中高级水平,但是对轻声的掌握仍然不太乐观。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笔者选取了20个轻声词,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与轻声的四种组合,将15名巴基斯坦留学生的轻声词录音进行剪辑,并借助Pratt语音软件,运用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和实验语音学理论,使用对比分析、语音实验的研究方法对巴基斯坦留学生四种轻声组合的发音进行音高、音强、音长的数据综合分析,然后和标准普通话发音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其差异。实验结果显示:从音高来看,“上声+轻声”、“去声+轻声”和标准普通话相比,偏差不大;“阴平+轻声”、“阳平+轻声”差距较大。从音强来看,“阴平+轻声”、“去声+轻声”前字强度不够,后字强度需降低;“阳平+轻声”前字强度不够,后字强度需增强;“上声+轻声”的前字和后字强度都需降低。从音长来看,“阴平+轻声”、“阳平+轻声”、“去声+轻声”前字发音时长不够长,后字发音时长过长;“上声+轻声”前字和后字发音时长都偏长。由此解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官方语言——英语和语言环境的影响、语音同化、轻声本字调的干扰、轻声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教师的引导和教师纠错对学生的影响。针对产生的问题从教师、学生、技术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对今后汉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轻声学习都可以有一定建设性的参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