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或然类语气副词
句法、语义与语用考察
习得偏误分析
教学及教材修订建议
摘要:
语气副词表义空灵,句法分布比较复杂,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表揣度性推测语气的或然类语气副词作为其中一类,尽管其数量不多,但其内部词义相近,用法有同有异,容易给汉语非第一语言的学习者造成一定困扰。学界对或然类语气副词也颇为关注,研究成果丰富,其中不乏深入见解与论述。不过,现有研究多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语法层面的分析还不够凸显,从学习者角度进行习得偏误考察与研究的也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基于对外汉语教学,对或然类语气副词的语义、语法与语用特征做一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考察,力求结论的系统性与实际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调查问卷里获得的相关语料,考察汉语非第一语言的学习者习得或然类语气副词的偏误情况与偏误类型,分析可能的主要偏误成因,并尝试提出一些相应的教材修订与对外汉语教学建议。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确定了本文研究范围与研究切入点。根据其语义特征,或然类语气副词内部可再分为“事实”类和“程度”类。本文第二章将以这两小类为切入点,对或然类语气副词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与考察。第二章,首先对“事实”类与“程度”类或然语气副词分别做了考察,挖掘其内部成员的共性与差异,再对这两类词进行比较,发现或然类语气副词的类型特征与个性差异。考察发现,语义上,“程度”类与“事实”类都可表达可能性,但“程度”类能表述量的特征;语义确信度上,“事实”类中“也许”语义确信度低,而“程度”类的“至少”还能表示起码或让步义;句法上,两类词都能位于句首或句中,与能愿动词等连用时位序也靠前,但其中“差不多”在连用上有一定限制;语用上,两类词都能凸显焦点,周全话语表述,连接篇章。不过“事实”类还有主观传疑评价功能。此外,“程度”类“至少”能用于委婉提出要求。第三章在前文基础上,综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调查问卷语料发现,由于句法特征掌握不清而造成的偏误情况比较多,主要表现为错序,包括或然类语气副词与数量短语、范围副词、能愿动词等的错序;遗漏型偏误也比较多,主要是句中谓语和连用成分的遗漏;语义上,因内部义项混淆导致的误代型偏误也较多,比如“大概”和“也许”、“差不多”的混淆。语用功能的掌握上,对主观评价和焦点凸显掌握不清,易出现表述不明确和误加型偏误。第四章结合前两章考察,从教材的注释与练习、学习者自身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偏误的可能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和教材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主要有区分教学层次,分阶段教学,譬如将“至少”放在中级阶段教学等;利用重音变化、设计对话等形式加强语用功能训练;依据语义的内部差异来提高注释的明确性;针对偏误增加教材中词语对比,比如“大概”和“也许”对比等。第五章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