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认同
马来西亚汉语学习者
族裔
汉语教学
摘要:
跨文化认同是处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个体,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克服陌生的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压力,获得更全面的交际能力与健康的心理之后形成的超越性身份认同。汉语学习者在接触汉语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了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和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对“自我”与“他者”有了新的认识,建立起了对目的语国家的跨文化认同。本研究以301名马来西亚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选取语言、文化、族群和价值观为跨文化认同的四个考察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综合考察马来西亚的不同族裔的跨文化认同现状,分析了影响马来西亚不同族裔汉语学习者跨文化认同的一般因素与特有因素,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跨文化认同上,华裔在跨文化认同的四个维度上普遍高于非华裔。具体来看,华裔的文化认同最高,价值观认同和语言认同次之,族群认同最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价值观认同最高,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次之,语言认同最低。在跨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上,性别、年龄是影响华裔跨文化认同的一般因素,年龄、汉语学习时长、是否来华、汉语水平是影响非华裔跨文化认同的一般因素。除一般因素外,本文还发现日常族裔接触、教育源流体系是影响马来西亚华裔与非华裔跨文化认同的特有因素。从族裔接触来看,华裔增加与非华裔的接触会降低学习者的语言认同,提高学习者的文化、族群和价值观认同,非华裔学习者增加与华裔的接触可以提高其语言、文化和族群认同,但是对价值观认同没有明显影响。从教育体系来看,马来汉语学习者接受的教育体系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和华文教育体系,可形成三种源流,即单一国民源流,单一华文源流,国民加华文双源流。不同教育源流对华裔与非华裔的认同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非华裔来说,研究发现学习者只要有过一段华文教育经历,就可以显著提高其汉语的语言、文化和族群认同。且接受华文教育时间越长,跨文化认同越高,但非华裔的价值观认同不受教育源流的影响。对华裔学习者来说,接受单一华文源流的的语言认同明显高于接受双源流和单一国民源流的学习者,说明国民体系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华裔的语言认同。其次,双源流的华裔学习者在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上高于单一源流。说明华裔学习者在接受过不同体系教育后,更容易感知到文化与族群的碰撞,促进对自身认同的思考,从而提高对母语(汉语)文化、族群的认同。而且接受国民教育时间越长,其价值观认同越高。在同一源流中,不同族裔也有不同的表现。在语言认同和族群认同上,接受单一国民源流教育或接受华文和国民体系双源流教育时,华裔学习者明显高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而当接受单一华文源流教育时,华裔与非华裔在语言和族群认同上没有明显差别。在文化、价值观认同上,不同源流中的华裔与非华裔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如何提高马来西亚跨文化认同提出了建议。